厦门市第十中学
时间:2021-03-26 11:01 阅读人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5021142660280XM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厦门市第十中学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厦门市第十中学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和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初中和高中学历教育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纺织东路7号

  法定代表人

  迟建伟

  开办资金

  123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核拨)

  举办单位

  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83

  11609

  网上名称

  厦门市第十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33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0年9月15日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法人代表人由王阳灿变更为迟建伟。

  

  

  

  

  

  

  

  

  2020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一、执行章程情况 (一)坚持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办学宗旨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加个性发展的优秀公民,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快乐成长。 (二)充实学校领导班子,狠抓班子建设。学校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定期开展政治、业务学习。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团结、勤政,教育理念新,政策水平高,能力强,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作风民主,能认真履行职责,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三)创新德育教育,落实德育工作。我校始终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坚持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养成教育、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意识, 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有实效。  (四)加强教学常规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五)外塑形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政治学习会和师德师风整顿教育活动。 (六)注重校园建设,文化氛围浓厚。学校设置更加规范,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向高品味、上档次方向发展。 (七)狠抓学校安稳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我校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安全稳定岗位责任履职考核, 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稳定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八)认真落实教代会制度, 推行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我校认真落实学校教代会制度,充分认识到教代会制度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是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重要载体。我校高度重视教代会制度建设,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职代会工作,确保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 促进了我校民主政治建设、稳定和发展,为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九)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服务教育教学。学校财务管理历来是教职工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校在财务管理上能够坚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做到经费收支、资金管理、教育惠民政策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我校认真落实学校章程,将学校章程与具体的办学行为和管理制度相结合,使学校章程成为学校一种自觉的战略选择,从而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我们力图通过章程建设,确立学校章程在学校办学中的“基本法”地位,发挥章程的纲领性作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二、业务活动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88个教学班(初中58个,高中30个),学生4364人,在职教职员工333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41人,大学本科学历274人;高级职称101人,中级职称121人;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40%以上。校园占地面积6681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8212.29平方米。 (二)学校成效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致力于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进课程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让学校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我校以“文心化行”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理念,确立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文心”之路。充分发挥“文心”办学特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切实有效地开展“以心正行、以体健体、以美育美”各项特色工作。 疫情期间,学校构建“线上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提出“厦门十中线上学校”的概念,包括线上教学、线上教研、线上培训等方面,使得线上教学能够整体有序推进。依托厦门数字学校平台,建设云课堂。我校在厦门数学学校平台上共400多门课程,每天约200位老师、4500多位学生在线学习与互动,专题讨论400多个,课堂活动1万多次,学生完成作业量1万多次,上传资源1.5万多份,点击量达200多万次。2020年全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视频会议上,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我校的线上教学教研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集美电视台和集美报对我校的师生代表进行专题采访,并于3月16日在福建公共频道、厦门电视台“厦视直播室”播出《厦门十中:多形式开展线上教学 学生宅家学习不断档”》的专题报道。 学校积极响应东西部教育对口帮扶交流政策,2020年,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到和政送培送教,开设讲座和公开课共计12节次,和政县中学骨干教师到学校跟岗学习期间开设了12节公开课。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求发展,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20届中高考再创辉煌,中考取得集美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P值)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初三数学均分获得全区第一名。高考取得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线117人,年段上线率24.5%,理科实验班上线率80%;年段本科上线420人,本科上线率88%。 (三)经费投入 学校将培训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继续教育财务专项开支,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3%以上。学校积极开展“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学习型学校。 (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坚持走“学校发展教师、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之道,积极开展“名师工程”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有特长的教育教学骨干。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基本功等交流与评比活动,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20年我校教师开设省级公开课2节,市级9节,区级58节,校级观摩课506节。有良好的教师带教“传、帮、带”传统,新教师带教结对子有20对,青年教师结对子有47对,开设了174节中期考核课和汇报课。 2020年在厦门市第五届中小学中职校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共有5位老师获奖,其中黄政老师获得初中物理组一等奖。李鹏红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表现优异,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我校教师在各类竞赛中,省级获得2项,市级获奖74项,区级获奖92项。 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2020年学校共有5项课题获得省级立项,6项课题获得市级立项,4项课题获得区级立项。校级课题共24项,做到“组组有课题有研究有成果”,有些教科研成果已转化为学校改革与实践。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水平,2020年教师在 CN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有36篇,市级教育科研论文有6篇,区级汇编8篇。 (五)学校荣誉 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创新单位”“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福建省德育先进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篮球传统特色项目称号”“福建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示范图书馆”“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厦门市首批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示范校”“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称号。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面临的困难将越来越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发展规划缺乏目标和前瞻性,特别是学校调整为省二级达标学校后,重创省一级达标学校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目标重点; 2.管理改革力度不够,特别是规范性、精细化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缺乏机制推动; 3.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强化“文心化行”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立; 4.师资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是青年名师工程建设与培养亟须加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5.初、高中生源结构还有待改善,特别是高中招生缺少保送生招生和优秀特长生招生优惠中招政策; 6.智慧校园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强; 7.初、高中新课程规划和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初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福建省高中课改基地校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重要政治任务,学校各项工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校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抓好学习培训,推动全校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全会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确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 2.围绕我校“文心化行”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1+1+N”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机制,开展从学校内涵建设及教育质量提升的学校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规划保证,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3.通过理念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全体师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依法治校、荣辱与共、齐心协力让学校走出低谷、平稳过渡,恢复和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 4.在保障初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福建省高中课改基地校的作用提升,通过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申请高中保送生招生政策,逐步达到福建省一级达标申报资格,力争三年后提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评估申请。 5.通过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轮岗机制,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和提升管理能力,实现近期学校发展阶段中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交替阶段的平稳过渡。 6.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结合全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福建省与厦门市教师聘任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建设教师校本研修管理系统,推动学校各级各类名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双带教“机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7.围绕新中考、高考改革,完善中、高考及非毕业班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维评价,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立足校本教研,多元发展特色教育,稳步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品质,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8.做好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顶层设计,做好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开展办公、教学管理、后勤保障、进行备课、家校沟通、网络教研、网上阅卷等教育教学活动。 9.围绕新一轮“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安全教育与管理方式,健全和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校园“安全文化”的品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无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无

  填表人: 吴一霞  联系电话:13860171202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