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作风效能转化为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王德南
集美区人社局紧扣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需求,在全市首推“鼓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批次实习实训”政策,铺就高校毕业生“预就业”快车道;区卫健局根据区委确定的“办好群众身边事”项目,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区城管执法局探索创新机制,让小摊贩从“无序流动”到“规范经营”……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集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核心位置,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解难题,加快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实效。
问题导向 提升服务质效
“从拿地到开工,帮办窗口提供了全程保姆式服务,高效又省心!”近日,在集美区政务服务中心,纳路(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写有“便民窗口传温暖,贴心服务润民心”的锦旗送到“小美重点项目帮办”团队手上。
纳路环保是新能源锂电行业除尘系统研发和生产的头部企业,在集美增资扩建了一处新厂房。结合学习教育开展,专门服务重点项目的集美区“小美重点项目帮办”团队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纳路环保新厂房项目建设过程中,窗口协同相关部门主动组织企业开展报建培训,全程协助企业工作人员快速完成审批手续办理。6月5日,纳路环保新厂房项目顺利完成联合竣工验收工作,并于当月正式投产。
找准学习教育与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集美区锚定“跨岛发展标志区、动能转换主战场”这一定位,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区科工局“小美重点项目帮办”团队主动为87个重点项目跟踪记录166件事项审批情况,确保项目事项顺利办结。
坚持问题导向,集美区紧盯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破解难点堵点。在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转包、分包现象不仅扰乱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市场秩序,也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集美区纪委监委与法院、住建部门联动,“靶向施治”开展集中治理。“集中治理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为抓手,由法院经初筛后移送相关案件判决书及证据材料,住建部门立足专业视角深入核查其中违法转包分包问题,存在违法情况的当即立案调查,有效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据集美区纪委监委介绍,目前已查处多起违法转包、违规挂靠承揽工程等案件,形成警示震慑效应。
聚焦民生 用心办好实事
近期,在杏滨街道杏西广场碑头路口一带,困扰周边居民的“打游击”式流动摊点基本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规范的“摊规点”。这一变化,是集美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作风效能转化为民生温度的生动缩影。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是困扰社区居民和城市管理部门的“老大难”。集美区城管执法局将整治“四风”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改“堵”为“疏”,助力碑头夜市规范运营。据悉,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碑头夜市已正式开放,共设立54个摊位,让流动商贩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家”,也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加舒适整洁的夜市体验。
在集美,高校毕业生多、青年人口多已成为发展的一大优势。聚焦高校毕业生需求,今年集美出台升级版“聚贤集美”政策包,进一步优化人才就业支持和保障力度,让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在集美安心发展。此外,集美持续“加码”产学研合作,对认定为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成批次组织实习实训的第三方机构,可分别给予最高10万元的吸纳补助、50万元的组织补贴。
集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持续深化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贯通难题破解路径,用解决问题的“硬功夫”锤炼干部队伍的“真作风”,助力集美区在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走前头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