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集美报 时间:2025-09-28 17:08 阅读人数:
“禁毒 红色文化”陈嘉庚纪念馆禁毒研学.jpg
 
  我市“9·28终身教育活动日”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集美举行
  9月28日,厦门市“9·28终身教育活动日”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集美举行。今年活动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通过经验分享、主题沙龙、成果展示等形式,展现厦门市特别是集美区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方面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地,集美区不仅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更是终身教育实践的“先锋区”。近年来,集美区以“嘉庚精神”为引领,以“近邻”理念为纽带,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区、贯通上下的终身学习网络,让学习真正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入生活。
  三级网络全覆盖
  学习就在“家门口”
  “以前总觉得学习是孩子的事,现在才发现,我们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上银龄学堂、学智能手机,生活更有意思了!”集美区莲亭社区的陈阿姨笑着说。
  像她这样的居民不在少数。集美区通过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教育网络,以社区学院为龙头,6个街镇社区学校为纽带,72个村居教学点为触角,把课程送到居民“家门口”。
  “每年11月,我们都会深入各镇街社区,调研居民学习需求,形成‘接地气’的课程供给。”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新星在经验分享中介绍,集美区的终身教育课程库涵盖了非遗体验、养生保健、技能培训、人文历史等数十个门类,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从寒暑假青少年的主题营队,到社区居民的文化研学,再到退休老人的银龄学堂,集美区精心打造的“近邻课堂”“近邻研学”等品牌项目,不仅名字亲切,内容也更贴近居民实际需求。三年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超5000场,服务居民超过30万人次,“全龄段、多类型”的学习支持体系正逐步成熟。
  两个品牌全国示范
  青年赋能与文化传承并进
  在集美区的终身教育实践中,两项荣获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注目。
  一个是“小莲青”终身教育赋能行动。在青年人口占比超七成的莲亭社区,曾经的架空层、闲置角落被改造为明亮的学习空间——“小莲青自习室”。这里不仅是年轻人充电提升的“加油站”,也是亲子共读、心理舒压的“暖心屋”,更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议事厅”。教育赋能青年,青年反哺社区,形成了“青年成长—家庭共学—社区共建”的良性循环。
  另一个是“追寻嘉庚禁毒足迹”亲子研学项目。该项目将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与当代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实地走访、情景体验,让亲子家庭在缅怀先贤的同时,筑牢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防线。这是一次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也是对嘉庚精神最生动的当代诠释。
  “这种‘文化赋能教育,教育传承文化’的模式,让终身教育供给拥有了独特的灵魂和强大的吸引力,打造出集美特色品牌。”张新星说。
  资源整合多元协同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终身教育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响乐”。集美区积极构建“家、校、社、企”大教育格局,整合优质资源,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活力和资源支撑。
  坑内村的“益企学堂”就是典型代表。该项目面向企业职工及其家庭,推出“益企助职”“益企亲馨”“益企筑梦”三大模块课程,依托企业空间开展技能培训、亲子活动、心理辅导等服务,形成“社企协同、教师授课、员工受益”的闭环机制,有效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此外,集美区还联动高校、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如闽南语歌谣、歌仔戏、侨乡研学等,让居民在学习中增强文化认同,让终身教育拥有独特的“集美味道”。
  如今,在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学村之城,学习已不再是教室里的专利,而是弥漫在街头巷尾、浸润于生活点滴的常态。终身学习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图:“禁毒+红色文化”陈嘉庚纪念馆研学活动。
  (记者 许晓霞 通讯员 曾小薇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