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市管理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维护市容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
市容环境卫生,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脸面”,也关系到城市的食品安全,关乎市民的健康。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一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简称“区城管局”)重拳出击,持续开展市场、校园、商场等周边占道经营、违规流动摊点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乱象整治,通过规范城区沿街店面、流动摊点经营秩序,提升市容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今年更是严厉整治违规占道经营和跨店经营行为。
“定人定岗”
强化对重点部位占道经营的管理
“现在交通秩序好了,摊位设置合理有序,市场的环境卫生也有了很大改善,食品卫生安全更有保障!”市民王先生定期会到灌口农贸市场买菜,今年以来,他发现市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的不良现象不见了,因无序占道、无人管理而产生的路面垃圾也随之减少,农贸市场更加整洁了,市场环境越来越好。
灌口农贸市场是集美区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农贸市场,地处灌口最繁忙的两条主干道324国道和319国道交叉处,周边居民小区众多,是片区内人流量最多的农贸市场,市场内的摊位主要经营果蔬、肉类等农产品零售。整治之前,摊位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到了下半夜,经常有菜农从灌口各村庄、同安、角美赶来在市场的大门口进行批发出售自家蔬菜,不仅影响交通,也影响到食品安全的管理。
去年底,在灌口镇协调下,集美城管局与交警、交通执法、市场监管、夏商等多部门、公司开展联合整治。一方面,白天禁止摊贩在菜市场门口经营,划定“临时摊位”。另一方面,加强道路巡查监管,下半夜禁止车辆在国道上停留,卸货、交易须进入菜市场或在门口的停车场进行。通过整治,现在菜市场的环境越来越好,占道经营、占道停车也没了,乱停乱放的不良现象得到很好的改善。
一直以来,区城管局将违规占道经营行为整治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开展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区城管局各中队采取“定人定岗”方式,加强对重点部位占道经营的管理力度。对流动摊贩,进行教育并引导到指定地点经营;对于屡教不改的,依法予以暂扣物品。由于摆摊占道行为多发生在每日上下班、上下学两个高峰期,对此,各中队专门成立了市容整治小组,采取错时上下班、增加执法人员上路巡查频率的模式,在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监管,有效减小占道经营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
设置“摊规点”
独创“红黄蓝”三级管理法
“有了固定的经营点,终于不用打游击战了。”侨英街道霞梧步行街上,近百个制式摊车有序排开,有专人负责保洁,经营环境好了,生意跟着兴旺起来,不仅摊主对目前的经营状况十分满意,市民对步行街环境卫生也纷纷点赞。
这样规范经营、秩序井然的摊规点,在侨英街道还有四处,分别位于万科里、滨水社区、五月花小区和平阳里小区。“既然市民有需求,我们不能一味取缔流动摊点,而要以疏为主,引导他们规范经营。”区城管局侨英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中队深入摸底辖区各大流动摊贩聚集点,广泛调查居民需求,并基于此科学统筹,设置了五个摊规点。这些摊规点统一制作小摊车,划定停放区域,设早、晚两个集中经营时间段。摊贩申请后入驻,按照蔬菜、水果、海鲜、服装等类别分区经营。食品经营者须持有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场所卫生由集美城发环卫负责。侨英中队还创新推出“红黄蓝”三级管理法——如发现食材过期、离开指定地点经营等问题,将给予摊主红牌警告,要求立即整改;如整改不到位,就给予黄牌警告,暂扣部分经营物品;如果再次发现问题,就给予蓝牌警告并依法取缔摊点。
走在龙舟池畔,一排整齐的“集美街道摊规点”服务车格外引人注目。服务车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缩小版的闽南建筑风格的房子,顶棚为红瓦翘檐,车身围板则设计成贴着红砖的房子外墙。“根据鳌园、龙舟池景区沿线实际情况,我们在龙船路、鳌园景点周边设置了摊规点。”区城管局集美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摊规车造型、车辆风格由集美街道牵头组织设计,与集美学村景区的嘉庚建筑风格相融合。中队对摊规点经营时间、人员以及摊位数量进行严格限制,采用“摊规点”抽签选位方式确定摊贩具体经营位置,经营时限为上午9:00至下午6:00,所有“摊规点”经营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督促其到街道市场监督部门登记备案,我局执法中队联合市场监督部门不定时对商品、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保障消费者权益。
从“到处流动”到“营有定所”,从“无人监管”到“有序经营”,居民们欣喜地发现,引摊入点后,过去让人头痛不已的占道经营现象有所好转,市容环境卫生也得以改善。
图:去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向摊点经营者宣传。
(文/图 记者 林志杰 通讯员 洪文东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