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叶厝社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枫桥经验”
时间:2020-07-06 18:02 阅读人数:
侨英街道叶厝社区综治中心(蔡鹏程摄).jpg

居住在叶厝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李先生到综治中心办事(蔡鹏程摄).jpg

叶厝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蔡鹏程摄).jpg

  “自从这个中心成立之后,每天走在街上,我心里感到可安心了。”家住侨英街道叶厝社区叶厝里的叶老伯一边在“24小时便民自助机”查询这个月的养老金是否发放到位,一边说。

  叶老伯所说的,正是2019年10月,在集美区委政法委和集美公安分局的指导下,侨英街道以叶厝社区为试点,建成由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研判室、心理咨询室、信访评理室、法律服务室和社区警务室组成的“5+1”叶厝社区综治中心。通过综治中心的有效运行,叶厝社区实现了社区治安的微治理,提供了集美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本地特色、公安特征、时代内涵的“枫桥经验”的侨英实践。

  一套机制 再难的事都有人会管

  叶厝社区地处集美台商投资区中心,占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共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实住本地户籍人员仅3319人,然而辖区内共有各类企业213家、外来流动人口达到32819人。在以往的社会治理中,也曾遇到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难题,现如今成立新型的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由村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兼任社区副书记的社区民警担任,同时,引入厦门市鹭江公证处作为流动调解点进驻中心,整合村(社区)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平安志愿者,实现了各类社会治理力量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有效解决问题途径。

  2019年11月初,叶厝社区民警郑家春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居住在叶厝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杨某,因与前妻发生情感纠纷,扬言要杀了妻子,曾被侨英派出所行政拘留。再加上杨某因2015年8月发生工伤事故,与雇主及施工方的赔偿金额未能谈拢,多次扬言要报复。于是,民警把双方当事人约来矛盾纠纷调解室进行调解。驻叶厝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的轮值调解员刘佳霖帮助当事人逐步梳理5年前的案情,理清了头绪,经多轮交流,最终双方达成10万元的调解协议,当场签署公证调解协议书。一起可能民事转为刑事、社会危险大的陈年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一网统筹 再小的事都有人在做

  为有效采集各类信息、方便服务辖区群众,叶厝社区综治中心将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配备了7名网格辅警、32名网格员,形成社区民警负总责,网格辅警对网格负责,网格员对网格内具体门牌楼栋负责的社区治理网格化载体。并将警务小网格融入社会治理大网格中,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叶厝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去年10月以来,社区网格员入户宣传四万余人次,共建立微信群441个,新增采集流动人员26713人,核实12.9万人次。

  “我们来这边办事非常方便,走路10分钟左右就到了。像我今天来办理居住证业务,带上一张身份证,3分钟左右就办好了。”暂住叶厝社区霞梧里、来自四川省南江县的外来务工人员李先生说,在社区综治中心,我们不仅可以办理工作上的各种业务事项,生活中有烦心事还可以跟这边的“心理咨询室”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吐槽”一下,万一碰上了法律纠纷,还可以得到驻点“法律服务室”律师的倾情帮助。

  “通过建立社区综治中心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一揽子提供群众服务、一体化守护社会平安。”叶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礼妍说,作为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及时把风险矛盾解决在内部、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将社会治理现代化“最后一公里”再向前推进到 “最后一米”,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

  图一:侨英街道叶厝社区综治中心。 

  图二:居住在叶厝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李先生到综治中心办事。

  图三:叶厝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

  (文/图 记者:蔡鹏程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