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实验学校
时间:2025-03-27 16:53 阅读人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50211MB0399170A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厦门市集美实验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载事项

单位名称

厦门市集美实验学校(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初中学历教育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东安路51号

法定代表人

皮乐平

开办资金

114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核拨)

举办单位

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05

7392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一、依法依规开展业务 2024年度,在集美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情况。 二、围绕工作目标开展的业务活动 (一)合作办学与教师发展 学校充分借助福建教育学院的资源优势,多次邀请领导、专家入校指导。全年开设10余次专家讲座,内容涵盖多学科以及教育管理领域,参与教师达200余人次。接待3个国家级校长培训班进行跟岗研修;骨干教师开设省级公开课10节、校级公开课2节;邀请专家开设省级讲座10场。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4项区级课题成功立项,1个区级课题和2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教师发表区级及以上论文25篇,其中CN级6篇、省级1篇、市级汇编6篇、区级汇编12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教师获省级奖项1人次、市级17人次、区级12人次;在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10人次获奖,1人作品获省级优秀作业设计奖;在精品课评选中,多位教师获评区精品课,部分作品被推荐参与市级评选,1人获市级精品课荣誉。 (二)德育与学生活动 学校优化班主任量化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完善“德育分”评价体系,加强“文明督导岗”建设。开展班级文化节活动,鼓励班级打造特色文化,班会课主题丰富多样。组织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深化劳动教育,增加实践项目,设计个性化劳动作业。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和应急演练,加强家校沟通。推进家校合作,加强家委会建设,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和志愿服务。 (三)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 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等教学资料。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分享会等教研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指导中考备考,组织专题讲座,教师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加强特殊需求学生评估认定,完善个人教育计划动态调整机制,丰富资源教室课程,加强融合教育教学研讨。优化教师课务安排,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做好学籍管理等教务工作。 (四)校园安全保障 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制作宣传内容,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大校园巡逻力度,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完善监控系统,加强与周边单位的协作。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与多部门联动。 (五)后勤服务优化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清查盘点,优化资产配置。加强设施设备维护,制定维护计划,及时处理故障,推进更新改造工作。规范物资采购流程,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优化采购计划。加强校园保洁和绿化工作,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严格食堂管理,加强食材监管,提高工作人员技能,丰富菜品,落实陪餐制度。 三、取得的主要效益 学校成功被确定为集美区首批区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校党支部获评“集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集美区十佳党建品牌”;还被评为“2024年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2024年中考中,普高录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点五,50人考入一双外,多名学生进入重点班,部分学生入选物理奥赛重点培养对象。学生在体育、信息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表现出色,获奖人次共402人次。 学校在合作办学、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投入,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和社会资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存在主要问题 1. 部分教师因教学任务重,参与合作交流活动的深度和积极性不足。 2. 学校行政团队及教师与合作方领导、专家交流的频率和深度不够。 3.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对“双新”“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 4. 德育活动创新性和实效性需加强。 5. 学校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部门间协调配合有时不顺畅。 下一步努力方向 1. 优化与福建教育学院的合作模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前规划任务,确保教师全身心投入合作交流活动。 2. 深入调研教师培训需求,精准把握痛点难点问题,调整合作策略。 3.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根据教师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邀请专家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师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4.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了解学生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增强实效性。 5. 优化学校管理流程,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