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于1981年建校(前身为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927亩,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时尚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留学生)近20000人,教职员工1600余人。
学校坚持“亲产业”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厦门市“双千亿”工程和重点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布局发展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材料应用技术、城乡建设与环保、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等8个学科专业群,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已建成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高压电器检测、海西风工程研究、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49个,201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02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科研奖励26项、市级32项,授权发明专利240件;学校扎实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六联合”、“二元制”、“卓越应用人才”等多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以来,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项近2800项,国家级奖项一千多项,获奖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四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等。在近几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本科高校内涵建设评价和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绩效评价中,学校主要指标均居同类高校前列,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