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建组织领导 文化设施网络 文化服务供给 创建保障措施 创建特色亮点  
  创建组织领导 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 >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创建组织领导
集美区领导带队深入镇街调研扎实推动集美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布于:2011-12-20

  近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朝晖、副区长蔡冬梅带领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等宣传文化系统相关部门先后对两镇四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及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情况进行调研。

  近年来,集美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效显著,六镇街文体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文化体育活动各具特色、文明创建工作彰显亮点。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群众文化需求,各镇街纷纷新建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画廊、宣传栏、篮球场、门球场、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灌口镇先后投资130万元建设了上塘村文化画廊;投资66万元新建了田头、顶许两村文化室;投资20万元建成17个村(居)农家书屋(图书室);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了80个篮球场、14个门球场、16个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目前,全镇17个村(居)均建成了文化室或老年活动中心,内部配有阅览室、棋牌室、音响设备等,为村(居)民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后溪镇积极争取后溪镇文化中心70亩调用地的规划立项,完善许庄安置房、前进村老人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设施。开辟社区和村民文化休闲场所,不断完善村居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和工会休闲室,开工建设三兴社区“兴正广场”,推动村居“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建成许庄安置房、后溪村、前进村、崎沟村四个科普宣传栏。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协助建成后溪村戏台和仑上村文化活动室的改造。为不断满足辖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杏林街道大力实施“文化乐民、文化惠民”工程。目前,街道各社区共建设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场所66个。辖区内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配套工程建设覆盖率已达100%。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各镇街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杏林街道体育人才优势凸显,目前各社区已先后组建有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太极扇队、乒乓球队、气排球队、拳剑操队、溜溜球队、老人登山队、老人长跑队等20多支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队伍,近年来,先后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活动120多次,在全民健身展示、省农运会龙舟赛、村村篮球赛等各大赛事中获得奖项。集美街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中区,龙舟文化节、全国摄影展、两岸影视论坛、文博会、艺术家作品展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长年不断,即将打造的大社艺术家部落、艺术港将进一步推动集美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树典型、学先进、亮特色,各镇街在文明创建中勇于创新载体,彰显新亮点。杏滨街道的三秀社区开展“开门日”活动,打造“亲民”品牌;日东社区开展“社企共建日”,打造“利民”品牌;西滨社区开展“军警民共建日”,打造“安民”品牌。侨英街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后组织举办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爱祖国、爱家乡”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五老志愿者进校园”、“在阳光下成长”等主题教育,拨款30余万元重建侨英中心小学绿色网吧,做好农民工子女、边缘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集美街道宣扬好人好事,树立文明标杆,徐若梅身患癌症,6年来却一直坚持做社区志愿者,为社区空巢老人服务;陈土山23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妻子,他们分别代表厦门市参评“中国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集美街道、盛光社区分别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银亭社区更是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调研中,针对各镇街普遍存在的文体设施不够完善、文艺专业人才匮乏、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等问题,调研人员深入探讨解决之道。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赖朝晖要求要注重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扎实推进五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挖掘弘扬嘉庚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集美区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重点打造品牌项目,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三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推动常态化,注重抓典型,树品牌。四是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五是扎实推进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厦门市集美区政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