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集美区以“广场文化”这一群众喜爱、大众参与、公众受益的活动形式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先后投资兴建了北区文化广场、杏林文体中心广场、凤泉广场、杏滨文化广场、杏美文化广场等文化广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新模式、开拓新思路,运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和以志愿者为主体的运作模式,构建基层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新机制,实施“好歌大家唱、好舞大家跳”集美文化广场志愿服务项目。现全区已发展大小文化广场近三十个,每天都会举办群众性、常规性的广场集体舞、健身舞、交谊舞等活动,重大节假日举办的大型文化展演也常常以广场为舞台。广场文化采取以“政府引导,社会赞助,志愿服务,居民参与”活动管理模式,成为广大居民最便利、最喜爱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这些活动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突出了群众参与、自娱自乐、常态化、经常性的特点。经过几年的精心运作,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集美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率先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成为集美区的一张烫金名片。
打造文化广场志愿者品牌。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活跃着一批工作热情、服务专业、管理规范的广场文化志愿者,成为广场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化志愿者工作基本实现了“五个形成”,一是组织管理形成网络。区、镇(街)、村(居)直到各广场建立了上下联系密切的组织机构。二是服务行为形成规范,志愿服务按章程和守则开展。三是志愿队伍形成规模,全区广场志愿者1000多人。四是服务项目形成特色,办演出、搞培训等活动丰富多彩。五是经费来源形成多元,除财政补贴外,企业和社会也给予支持。
而集美文化广场志愿服务品牌也已深入人心。2008年10月,“集美广场文化”被作为群众文化开展的一个典型范例搬上了福建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福满海西”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