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做好2025年厦门市劳动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厦委办发明电〔2025〕14号)文件精神,经区委研究确定,拟推荐林扬波等9人为2025年厦门市劳动模范候选对象,林真丽为厦门市先进工作者候选对象,厦门市集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5家单位为厦门市劳动模范集体候选对象。现公示如下:
一、厦门市劳动模范候选对象(9名)
1.林扬波,男,汉族,1980年11月出生,群众,大专学历,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简要事迹:林扬波作为企业负责人,秉承“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企业家精神,以开阔视野推动全维度创新,从理念革新到技术突破,从市场拓展到管理升级,全方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带领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稳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企业年均产值增长率超 20%,2024年企业产值突破 10亿元,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凭借精湛技艺与创新魄力,锚定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短板持续攻坚,主导研发的五轴龙门加工中心成功入选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动柱龙门加工中心斩获福建省首台套产品认定,两项成果不仅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更成为福建省数控机床行业技术迭代标杆。2025年6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称号,2025年1月获评“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吴炳璋,男,汉族,1990年2月出生,群众,大学本科学历,厦门青青之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长。
简要事迹:吴炳璋作为台籍青年,深耕两岸青年融合与乡村振兴事业,创新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打造全国首个聚焦乡村振兴的台青创业基地,为两岸青年搭建合作平台。他扎根集美区,带领团队及两岸大学生志愿队,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打造文创产品,举办民俗活动,促进研学文旅发展。他开设“乡村推荐官”等新媒体栏目,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集美乡村风貌。他积极引进台湾社区营造模式,结合集美区实际,推动两岸乡村合作。他在集美区后溪村创立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并组建两岸青年乐队,为乡村创作歌曲,举办文化活动,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吸引两岸青年参与乡村建设。后溪村被评为2024年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成为台青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其个人2023年被福建省文旅厅授予“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拔尖人才”,2025年获评厦门市2024年“双百人才”。
3.黄琼,男,汉族,199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厦门力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第二事业部机械设计工程师,中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黄琼同志2015年入职厦门力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从事于非标自动化设备研发,其深耕车载显示自动化装备近10年,带领团队研发出多项代表性设备。组织研发刮涂贴合热固一体机,建成首条全自动产线,该设备创收2000万元,客户年产值达1.1亿元;研发水胶贴合机,显著节省占地空间,该设备创收1000万元,客户年产值达1.5亿元;研发旋钮组装机,首创FPC穿孔自动组装技术,效率提升40%,该设备创收2000万元,客户年产值达2亿元。参与研发的设备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明专利6项。疫情期间,面对客户首条车载三联屏产线投产压力,主动请缨驻守产线60天,期间每日工作超12小时攻坚热变形工艺难题,创新应用动态补偿算法优化治具循环系统,最终保障产线良率稳定在97%以上。2023年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金牌工匠”“福建省数字工匠”称号。
4.廖强,男,汉族,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任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工程部经理,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廖强同志始终以“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在岗位上深耕细作、开拓进取。其主导或主持的机械设计开发项目达600余项,累计设计额近12亿元,主导服务的项目中有 6个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为行业转型典范。个人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 28 项,更以“传帮带”精神带动团队不断创新,累计组织完成 68 项发明专利、168 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编写与申报,推动多项核心技术实现成果转化。作为创始编委,参与公司内刊《思创》的筹备与编撰,该刊以“分享行业资讯、统一发展思路、促进技术交流、弘扬工匠精神”为宗旨,采用数字化形式发行,成为凝聚团队共识、传承技术经验的重要载体。2023年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金牌工匠”“福建省数字工匠”称号。
5.林金华,男,汉族,198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林金华同志长期扎根工地一线,在技术上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工作中敢于负责、严肃朴实。主持或参与的研发课题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等省部级科技奖1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局级论文2篇;主持编制省部级工法23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主持编制地铁施工优秀QC成果16项,获得中国交建、国家级协会、省部级优秀奖多项。担任项目经理以来,为公司打造厦门轨道2号线、厦门轨道6号线等2个厦门市标杆品牌项目,历任项目斩获鲁班奖、优质工程奖等多项殊荣。作为施工生产一线主要负责人,所带班组获评福建省“工人先锋号”称号,个人获评中国安全生产协会“2024 年度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优秀班组长”,2021年获评“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6.朱艺青,女,汉族,198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朱艺青同志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工信系统党代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信念坚定、本领高强、作风过硬、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是公司广大党员和职工学习的榜样。其承担多项公司核心项目研发工作,取得显著的业绩,主导研发的继电器产品近5年累计销售额近22亿元。近年来,发明授权专利131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含9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71项。参与研发的项目获得国家中国专利银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项、福建省标准贡献奖1项、福建省优秀新产品1项、厦门市专利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3项、厦门市优秀新产品奖1项,发表论文4篇。2019年获评“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7.黄清冷,男,汉族,1990年3月出生,群众,大专学历,厦门市仿真美义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二级技师。
简要事迹:黄清冷主要从事义齿科研、临床即刻修复等工作。
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和积极创新的意识,专业功底扎实。在科研工作方面,其科研成果覆盖义齿生产全流程,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临时基台、咬合架、纯钛牙冠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在专业技能方面,曾获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卫生健康行业口腔修复体制作工技能竞赛工组二等奖,福建省卫生健康行业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职业技能选拔赛从业组三等奖。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了“基础理论+临床案例+实操训练”的三维教学体系,连续于2019年、2020年被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评为优秀带教老师,以扎实的教学能力为行业培育后备力量,助力人才成长。2021年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8.江晓虹,女,汉族,1977年08月出生,群众,中专学历,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品质保证部技术人员。
简要事迹:江晓虹扎根企业近三十年,从一线作业员成长为技术能手与管理标兵,以平凡的岗位诠释劳动之美。在新品研发中,她以精准数据支撑技术改进,助力产品品质提升,面对生产压力,主动加班并培养新人技能,确保任务高质量交付。主导精密仪器管理与校准,为企业降本增效,保障ISO体系持续合规。她视品质管理为企业生命线,通过线上课程持续充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她以技术革新助推企业发展,以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团队,身体力行践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9.吴碧莺(备选),女,汉族,198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兼工会组织委员,二级技师。
简要事迹:吴碧莺同志从业二十余年来,扎根制造业基层,从一线岗位成长为管理两千余名员工的人力资源主管。作为国家二级劳动关系协调师,她深耕人力资源领域,精通劳动法律法规,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员工维权意识。她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实现员工矛盾100%内部化解,创造“零投诉、零赔偿”的突出业绩。身为党员,她积极投身东西部协作相关工作,2019年起,她连续多年赴甘肃、宁夏等地开展对口帮扶,劳务输转及慰问等,为西部少数民族员工提供岗位帮扶与技能培训,多次被评为东西部劳务协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福建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等部门授予“2021年度福建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
二、厦门市先进工作者候选对象(1名)
林真丽,女,汉族,199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教务处主任,一级教师。
简要事迹:从教以来,林真丽同志始终坚守初心,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学管理的根本目标。她先后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以及教务处副主任、主任等职。作为厦门市骨干教师、集美区学科带头人,深耕教学主业,累计开设省级、区级、校级公开课40余节,课堂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担任教务处主任期间,统筹推进高质量课堂构建,2024届、2025届毕业班中考总分均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区第一。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阶梯,学校连续多年获评市、区级岗位练兵先进单位。主持完成省、区级课题各1项,参与省、市、区级课题10余项,发表CN论文3篇,多篇论文入选市、区级汇编。2021年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授予“2020年度厦门市先进教师”称号。
三、厦门市劳动模范集体候选对象(5个)
1.厦门市集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法定代表人:屈应雷
单位性质:行政机关
单位行政级别:处级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单位人数:195人
简要事迹:厦门市集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将任务目标与单位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共识。注重机关作风建设,全体干部职工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主动抵制不良风气,获得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展现出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工作作风。首创“五元共建”帮扶机制,建立“政企校团地”党组织协同发展模式,党员作为各方联络员,整合29个部门、22家国企、21家民企、13所高校及21支志愿者团队党组织力量,形成“1+4>5”的乡村振兴合力。通过实施“引客下乡”带动消费,实现旅游收入超500万元。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持续发力,全区已建成项目19个,年总收益达8200万元,惠及19个村(社区)5.3万余人。积极推动农村大病防贫保险项目的持续落实,筑牢因病返贫“防火墙”,累计为全区农户提供超3873万元风险保障。2021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2022年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厦门市生态文明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厦门集美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吴祥江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金融业
单位人数:57人
简要事迹:厦门集美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系厦门市集美区属国有企业,是集美区重要金融服务平台。集团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在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上,坚定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服务平台、资本运作管理平台、专业招商服务平台等“三个功能定位”作用。推进组建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产业促进基金、产业并购基金与高质量发展基金,进一步赋能产业招商,锻造新质生产力。集团坚守“以基金培育产业、以金融扶持实体”的初心,践行“蓄资本”和“扶产业”的使命,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赋能产业端、资本端、项目端等有效联动,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居全省各区县第一,杏林湾基金聚集区规模突破2653亿元,进入全国基金小镇10强,聚集区内投资机构在厦门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余家。集团把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中,推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协同发展。积极践行低碳理念,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过捐赠、产业合作等多元形式开展乡村振兴、山海协作工作。依托资本和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开展金融防诈骗、创业政策宣讲等惠民服务。公司获评“2020年厦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厦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3.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陈新梅
单位性质:事业单位
单位行政级别:科级及以下
所属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
单位人数:40人
简要事迹: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实现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两条主线”的有序推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打造贴近居民的“近邻健康”新格局。中心作为嘉庚先生家乡所在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推动党建融入业务,不断打造“‘医’心集美”党建品牌。参与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2020年以来“以创促建”达到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中心主任成为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级专家。中心按“二级医院诊疗”水平建设,以“医联体”为抓手,通过提升承接能力、降低诊疗费用、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到中心首诊,有效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积极探索特色家签新模式,从开展入户服务、建立落实回访制度、加强医疗信息化和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家签约服务质量,将老年人健康体检及满意度调查等业务纳入特色家签服务项目,获得居民高度认可。2017年被授予“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2021年被福建省妇联授予“福建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4.宸展光电(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蔡宗良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制造业
单位人数:700人
简要事迹:宸展光电(厦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商用智能交互显示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是省、市重点工业企业,于2020年11月在深圳A股中小板挂牌上市。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生命线,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1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8项、新型专利74项、新式样专利16项。获得5项世界级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注重绿色生产与节能环保,通过使用厂区自有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流水线定时关停节能改造、能源精细化管理、环保纸塑包材料等方式,达到显著的节能减碳效果。公司致力于创建具有“主观、心理、社会”幸福感的企业氛围,注重人才培养,设立供应链管理学院,针对财务、物料计划、仓储、质量管理等部门,设立不同课程体系,开展多元学习活动,提升相关责任人员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多年来坚持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会担当,2019年以来累计捐资捐物超250万元。自2022年起,公司开展东西协作帮扶工作,累计捐助20万元用于彭阳县定点帮扶工作,助力西部建设。2022年被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总工会等部门授予“2020-2021年度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5.厦门市悦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备选)
法定代表人:蒋勇攀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行业
公司人数:75人
简要事迹:厦门市悦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大悦城控股在福建省的开发运营平台,开发省级重点项目—厦门大悦城商业综合体。大悦城项目以“滨海文艺浪漫地标”为定位,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将“首发经济”作为核心驱动策略,成功引进商户210家,其中区域首店及以上品牌122家,获央视“首发经济抢滩鹭岛”专题报道。截至2025年7月,大悦城累计销售额超8亿元,成功塑造城区新名片。经营方面,公司精心策划促销活动,惠及顾客并提升品牌业绩,引入20余个首发IP资源,包括迪斯尼华南首展等6场福建首展,稳居厦门城市级热门榜单前三。公司秉持国资央企使命,通过“三核驱动”体系打造过硬团队,积极构建“商圈党建”模式。完善职工关怀体系,打造省级工会驿站和市级示范职工书屋。公司以“安全、品质、服务、保障”为核心,完善管理体系,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面对日均超5万客流挑战,实施网格化管理,全方位保障项目稳定运行。2024年被集美区人民政府授予“2023年度集美区纳税大户”称号。
公示时间:2025年9月8日至9月12日
公示电话:0592-6293089
来电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来信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岑东路168号(邮政编码:361021)
受理单位:集美区总工会
职工群众可在公示期来电、来信、来访,反映情况和问题。
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
202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