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健 申晓辉 张洪波
鳌园,位于集美学村的东南海滨。鳌园所在地原为形似鳌头的礁石,其上曾有一座被称为鳌头宫的妈祖庙。陈嘉庚深爱故乡的山山水水,一心要把集美打造成旅游胜地,成为国际观瞻之所在。鳌园是陈嘉庚1950年回国定居后主持的首项工程,他亲自组织施工队,自雇石匠、泥瓦匠、木匠、小工,样样精打细算。鳌园的建造历时4年有余,1955年12月基本完竣,耗资60万元,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
鳌园正门镌刻冠头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上联出自《列子·汤问》的典故,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命十五只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上下联首字合成“鳌”“园”二字。一道长廊联结门厅和牌楼,长廊两侧石屏镶嵌精美石雕,故事取材于传统戏剧,设计别具匠心,形象栩栩如生。
集美解放纪念碑屹立在鳌园广场正中,纪念碑位于台阶之上,台阶分为上下两层,下层8级象征8年抗日战争,上层3级代表3年解放战争。纪念碑高28米,对应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8年奋斗历程。碑心石上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碑身背面,嵌有陈嘉庚先生亲笔书写的284字碑记。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纪念碑矗立在当时“乡镇”建制的集美,在全国仅此一例。在建筑风格上,纪念碑同样延续了“嘉庚建筑”的特色:碑顶采用闽南传统的斗拱歇山顶设计,覆盖绿色琉璃筒瓦。
陈嘉庚应海而生、向海图兴,是“大海的儿子”。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由专列火车运载灵柩,于20日抵达集美,当日下午6时安葬在鳌园这一巨大的“海床”上,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的夙愿。
陈嘉庚墓采用闽南传统形制:椁室呈龟背状,上面覆以由13块青石拼成的龟壳。墓碑雕刻“陈嘉庚墓”四字及陈嘉庚生卒年份和一生的四个主要职务,四周内镶介绍陈嘉庚重要生平的青石浮雕。望柱刻有对联:“合公谊私情送先生归舟万里,论勋劳物望是中外在野一人”,这是1949年5月新加坡福建会馆欢送陈嘉庚回国题赠的,应该是嘉庚先生特别喜欢的。墓前建有“拜亭”,是鳌园最精美的亭子,中国殿堂式屋顶,罗马式柱子,中西合璧。亭顶画有“飞天”图案,四周上方内外雕刻有以历代民族英雄人物、抗战反帝和解放战争事件为主题的青石雕。
鳌园石雕是福建石雕艺术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石雕博物馆”。石雕作品中价值最高的为当时政要名流题写的、盛赞陈嘉庚爱国精神的赠词和书法楹联。鳌园的石雕画有658幅,题材无所不包,还有58方形态各异的禽兽圆雕。石雕工艺有浮雕、圆雕、线雕、影雕、镂雕,还有剪瓷彩雕与五彩泥塑。环绕鳌园广场的短墙、栏杆、亭柱等处,也镶嵌了近300幅影雕。
鳌园外,门厅正对处的命世亭是陈嘉庚生前最重视的亭阁,于1960年6月建成。“命世”,典出《汉书·楚元王列传》中“圣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一语,意为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以“命世”称呼著名于“当世”的有治国之才者。自1940年起,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一路同心、同向、同行。陈嘉庚修建命世亭的本意是为了褒奖中国共产党的“命世”之才。他寻访当时最优秀的石雕工匠,为时任国家领导人以及“十大元帅”等15位“命世”者制作全身青石立像,以“宣扬与纪念我国现代名人之丰功伟绩,并使里人及南洋归侨得所瞻仰”。后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雕像被移走。
踏入鳌园,像是踏入一个被石雕尘封的世界,在一刀一凿纹理间,有世间花草、飞鸟百曽、有中华传统故事,也有闽南人下南洋的艰辛,有中国解放的苦难历程,也记录着陈嘉庚先生爱国奉献的一生历程与功勋。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