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
盛夏时节,我与妻子驱车前往大田,追溯一段深植于闽中山区的抗战办学史,感受历久弥新的“诚毅”精神。
大田地处闽中,山峦起伏,溪流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一条溪水蜿蜒穿城,数座拱桥静卧如波,两岸建筑依山层叠,在喧嚣市井声中勾勒出小城独有的层次与生机。溪水奔流不息,不仅滋润这片土地,更默默见证着一段峥嵘岁月的变迁与传承。
溪畔一侧,正是我们此行的核心目的地——“第二集美学村”。
学村位于大田均溪镇玉田村,实为抗战时期内迁至此的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高级商业学校、高级水产航海学校及附属玉田国民学校旧址的总称。在民族危难、沿海沦陷的岁月里,这里成为延续教育火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战时福建的“西南联大”。历经80余载风雨,部分建筑仍保留陈嘉庚先生亲题的“诚毅”校训。
步入旧址,可见八九栋具有闽中特色的传统建筑整齐排列,围合出一片宽阔广场。广场四周设有多组人物雕塑,或为学生,或为教师,形态生动——有的俯首研读,有的昂首远眺,还有一组再现师生跳水训练的场景,人物臂膀张开、目光坚毅,仿佛正迎向时代的风浪。广场边缘矗立大型石刻,“诚毅”二字苍劲有力,无声传递着跨越时空的信念。
因未逢开放日,校舍门窗紧闭,我们只能透过窗棂隐约窥见内部结构。夕阳柔和,微风轻拂,广场上有少年骑着自行车绕行,笑声清脆。站在其间,恍若听见往日读书声、训练哨声、抗战呐喊交织回响。这片土地,曾承载一代师生的家国理想与不屈信念。
陈嘉庚先生提出“诚毅”二字,意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抗战时期,内迁至此的集美师生克服物资匮乏、环境陌生等困难,坚持办学,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军事训练与文化运动,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责任感。
如今,学村旧址虽寂静,但其精神从未远离。它不仅是抗战教育史的重要见证,更是“诚毅”精神传承的实地教材。当地政府对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设立纪念广场和雕塑群,使其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当代教育的文化地标。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回望历史,汲取力量。
离开展馆时,暮色渐起。那位骑车的少年仍在不知疲倦地绕圈,一如时光循环,精神永存。诚毅之精神,不在宏伟馆舍,而在初心坚守;不在喧嚣传扬,而在静默传承。那段山河破碎却弦歌不辍的岁月,那些在困顿中依然目光如炬的人,至今仍提醒着我们:何为诚,何为毅,何为教育真正的使命。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