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 浔江潮
一叶清荷解暑意
来源:集美报 时间:2025-07-21 10:05 阅读人数:
 
  ●杨晓杰
  农历六月,暑气蒸腾,大地仿佛被投入一只巨大的蒸笼之中。古人称之为“暑月”,真是一点不错。空气黏滞,如被湿布裹住,闷热中又透出几分沉重。人们常说“苦夏”,此苦字,不仅指滋味之苦,更是那种被湿热捆缚,头脑昏沉、胃口全无、周身困重的真切滋味。这时节,开在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风动荷叶,仿佛将清凉也摇曳成波,水波荡漾间,莲香浮动,暑气竟仿佛淡了三分——这水泽里的碧绿叶子,原来竟是化解暑湿困顿的良药。
  荷叶味苦而性平,按《本草纲目》所载,其清香之气,能升清阳,其苦平之质,可化湿浊。所谓“清”,乃是滋养我们形神的水谷精华;所谓“浊”,则是滞碍气机的湿邪废物。当暑热如蒸笼,湿浊似胶漆,清阳不得升扬,浊阴不得降下,人便如困在蒸笼中一般昏沉,腹中胀满不思饮食。此时荷叶悄然登场,其苦平之性,便如无形的手,拂去黏腻的湿浊,使清阳重新升腾于头面,浊阴自然下降于二便。于是困倦渐消,神思清明,脾胃之门重新打开,接纳人间烟火。
  莲塘在中华大地上,处处皆是。夏秋之际,采荷人撑小船入水,小心采下阔大青翠的荷叶。带回去铺在竹匾上,置屋檐下或庭院中,任那阳光曝晒,渐至七八成干。此时,除去长长的叶柄,将荷叶或折成半圆,或叠为扇形,再经风干日晒,便成了可入药入馔的干品。这些青绿的身影,在药铺的格子里静静安睡,等待被唤醒,祛除人间暑湿。
  荷叶之妙,不仅在于升清降浊,更在于它祛除暑邪湿毒的力量。当暑气如无形烈火炙烤人身,面红烦热,难以安宁;湿气又似无形的绳索,缠绕脾胃,令人食不知味,腹中水响,便溏黏腻。荷叶却独独不怕这双重邪气,它的清苦气息,如凉风扫过,驱散暑热;其化湿之力,则如疏浚河道,使困阻中焦的水湿得以流动下行。古人智慧之言,谓其“清暑化湿”,四个字,便囊括了它在溽暑时节救度困顿的恩泽。
  自古医书,更有荷叶“轻身”之记载。古书上说“服荷叶过多,令人瘦劣”,荷叶乃寻常之物,但荷叶于消脂除腻,确有独到之处。现代研究也印证了古人的观察,荷叶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确能助人化解油腻,减轻身体的沉重感。此外,荷叶碱能悄然舒张血管,如同疏通淤塞的河流;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则是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清道夫,默默守护着气血的通道。
  炎夏午后,暑气尤甚,厨房里却弥漫着一股清芬。只见妇人灶前忙碌:取一张鲜荷叶,仔细清洗干净,置于锅中煎煮,待那碧色融入水中,滤出清亮的汁液,再倒入淘净的粳米。灶火慢煮,水汽氤氲,那独特的荷叶清气便充盈了整个厨房。粥将熟时,加入少许冰糖,待其融化。一碗温热的荷叶粥端上桌来,浅碧微黄,入口微苦回甘,清芬直透脏腑。这一碗粥,升清阳,祛暑湿,寻常百姓家也懂得借它之力,消解那季节的烦难。
  这清苦之叶,生于水中,却善治水湿之患。当灶上粥香浮动,当杯中茶汤微漾,那自《本草纲目》深处而来的苦味清香,便悄然渗入我们的身体,也融进了那绵长不息的生存智慧之中。它仿佛无声的提醒:自然之力与生命之苦,原就这般相互涵容。
  一碗荷叶粥的温度,一杯荷叶茶的清苦,皆是千载光阴凝结成的甘露,滋养着生命,也滋养着那生生不息的古老智慧。荷教会我们,于万物中安顿此身,在尘世冷暖里,活出一种清透的从容。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