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 浔江潮
手摇扇子清风来
来源:集美报 时间:2025-07-14 11:19 阅读人数:
 
  ●江初昕
  “扇子扇清风,扇夏不扇冬,谁要问我借,叫我老公公。”这是关于扇子的一句乡间谚语,可见,过去扇子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乡下扇子有两种,一种用麦秆编制而成。挑选色泽光洁的麦秆,剥去外皮,放在太阳下充分晒干后,就可以在石碾子里将麦秆压扁。麦秆压扁后,就可以着手编制了。麦秆一圈圈编好后,再用针线缝合,外缘用布条滚边。考究点的,麦秆扇的中间两面都缝有圆形绣花布条,多以鸳鸯戏水、喜鹊登梅等传统题材。最后一项工序是安装手柄。手柄自然是用竹子做的,把竹子刨成薄片,其中一面要有篾青,但也不能太厚。薄薄的竹片从中间对半刨开,安装在扇面的竹片长短不一,短的在扇面中间,而长的则在扇面的五分之三位置上,竹片上各钻有小孔,以备穿线钉牢固。如此,轻摇扇子,竹片有韧性,扇起来不吃力,而且风大。
  另一种是用棕榈叶做成的扇子。从棕榈树上砍下完好无损的棕榈叶,用剪刀修剪成半圆形,边缘用布条缝合好,手柄就是叶柄,用刀削平整就可以。这种棕榈叶做成的扇子轻便,但比较容易破损。
  扇子对于我们男孩子而言,是没有耐心拿着它悠哉轻摇的。要是实在热得满头大汗,上前一把夺过女孩子手上的扇子,狂扇几下就又还回去。但也有情愿的时候,那就是给爱讲故事的乔老爷打扇子。孩子们最爱听乔老爷讲故事,但乔老爷讲故事喜欢叫我们抓痒、打扇子。伺候得舒服,故事也就讲得精彩。孩子们轮番讨好乔老爷,双手握住扇子站在乔老爷身后,嘴里还默念打扇的次数。有时,故事听得入迷了,一直不停地打扇,直至手臂酸胀,才顿悟过来。
  扇子除了用来扇风、扑打蚊子外,大人还喜欢用扇柄打小孩。一次,我和同伴到村头黄阿婆家偷枣吃。黄阿婆家的枣树很高,我们捡来木棍朝枣树上扔,却不想把阿婆家房顶上的瓦片打破了。黄阿婆上我家告状,认为是我带的头。母亲二话没说,抄起椅子上的一把麦秆扇子,将扇面折叠起来,追着我一顿打。扇柄打在身上,留下一道道红肿的印子。由于打得狠,扇柄也都脱落下来。
  最温馨的是祖母手中的扇子。晚上,大家把竹床或躺椅搬到弄堂里,坐在竹床上听大人说话聊天。一旁的祖母紧挨在我身边,手里的那把麦秆扇不停地扇着,淡淡的麦秆清香在鼻翼间流转。月上枝头,伴着田野蛙鸣,我的睡意渐渐袭来。祖母一边为我打扇,嘴里一边轻轻哼着歌谣,直到我进入梦乡。
  如今,有了风扇、空调,我们再也不用费力地去打扇了。然而,每当夏夜来临,我还是忍不住想起祖母手中那轻摇的扇子和轻柔的歌声,还有在梦中飞舞的蜻蜓和天空中眨眼的星星。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