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小满前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这时候,水果摊上便有了初夏的第一批桃子。
我幼时家住城郊,屋后便是一片桃园。桃树不高,树皮黑褐,裂纹纵横。春二三月,桃花开得烂漫,远望如一片红云浮在地平线上。及至花谢,枝头便结出青豆般的小桃,藏在叶子底下,不细看几乎寻它不着。
桃子的生长是极有趣的。先是青绿的一点,硬如石子,即便是用弹弓打了,也不过在表皮留下个白痕。渐渐地,那绿色里透出些白来,待梅雨季节过去,阳光一日烈似一日,桃子便像被催了肥似的,一天一个样儿。
记得那时节,我常蹲在桃树下看蚂蚁搬家。蚂蚁的队伍从树干上蜿蜒而下,有时竟爬到半熟的桃子上,大约也是嗅着了甜香。桃子的表皮先是泛起一片红晕,像醉酒人的脸,这红晕渐渐扩大,终于整个桃子都红透了,只在顶端留下一抹青白。
熟透的桃子形状各异,有的圆润如拳,顶尖微微凹陷;有的则尖长似心,两侧略扁。最好的品种当数水蜜桃,皮薄得几乎透明,能看见底下金黄的果肉,稍不留神就会碰破皮,渗出蜜一样的汁液来。
摘桃子是门学问。熟透的桃子经不起摇晃,须得用手轻轻托住,往上一抬,果柄便自然脱落。若是强拽硬拉,不但会伤了树枝,来年结果稀少,更会把好好的桃子扯破了皮。
新摘的桃子带着一层细密的绒毛,摸上去像雏鸟的羽毛。这绒毛原是为保护果实而生,却常惹得人皮肤发痒。乡里孩子自有妙法——摘了桃在衣襟上蹭几下,绒毛便去了一半。讲究些的,便用井水冲洗。
咬破桃皮的一刻最是美妙,牙齿刚陷入果肉,甜汁便迫不及待涌出来,顺着嘴角往下流。好的桃子肉质细嫩,几乎不用咀嚼,只在舌尖轻轻一压就化作琼浆。靠近核的果肉略带酸味,正好解了甜腻。最会吃桃的人,能把果肉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枚布满沟壑的核。
桃核晒干了可以当玩具。小时候我们用它玩“抓子儿”,磨得光滑的桃核在石板上跳动的声响,至今犹在耳畔。有心人还会把桃核雕成小船,配上纸帆,放在水盆里能漂好久。我曾见过一个老师傅,能用桃核雕出十八罗汉,眉眼毕现,堪称绝技。
桃香渐远,齿颊余甘未散。这世间的甜,原不必太过张扬,只消一枚熟透的桃子,便能把整个夏天含在嘴里。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