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侨胞踏上故土集美与近九旬堂姑温暖相认
时隔多年的牵挂,跨越万水千山的奔赴,终于在集美爱欣老年公寓里迎来最温暖的圆梦时刻。8月31日,年过八旬的新西兰侨胞王合才携夫人陈金丝会同马来西亚的弟弟王合山,一起踏上故土集美,与近九旬的堂姑王春好紧紧相拥——这场因一篇报道缘起、被疫情耽搁五年多的亲情重逢,成为侨乡集美又一段血脉相连的佳话。
一篇报道 牵起跨国情缘
故事的起点,是2010年1月《集美报》刊登的那篇《听王春好讲她的传奇人生》。在当时的集美报记者林小芬笔下,王春好从集美后溪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家庭走出,自强不息完成学业,投身国家地质与核工业事业,退休后又在老年大学圆了绘画梦的经历,不仅打动了本地读者,更跨越重洋,被远在新西兰的陈金丝无意间看到。
“当时我妻子偶然看到这篇报道,文中关于家族脉络的细节和我们代代相传的记忆很像,她立刻兴奋地拿给我看,我们感觉王春好应该就是我们失联的堂姑。”王合才笑着回忆,祖辈四兄弟早年下南洋后分散,彼此杳无音信,寻亲的念头在家族中从未断绝,妻子发现的这篇报道,终于让这份牵挂有了方向。
2019年底,经过一个朋友的帮助,多方辗转,王合才终于通过集美报社联系上王春好,在核对族谱信息确认血缘关系后,两位老人在电话里难掩喜悦,笑声中满是久寻亲人得偿所愿的激动,仿佛隔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与暖意。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团聚计划一再搁置,这一等,便是五年。
暮年重逢 跨越岁月长河
8月31日,当王合才带着妻子和弟弟走进集美爱欣老年公寓时,等候在此的王春好早已笑意盈盈,眼眶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她的声音虽因早年手术有些嘶哑,却难掩激动。两位老人拉着手细数家族往事,从祖辈下南洋的艰辛,到各自生活的点滴,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轻声叮嘱,仿佛要将数十年的空白一一填满,每一句话里都透着血脉相连的亲近。
王春好特意拿出珍藏的画册和书信,其中既有她在老年大学的国画作品,也有原新加坡总统王鼎昌(王春好堂侄)生前寄来的鼓励信。“王鼎昌总统1998年回家省亲,是我经过多番了解、落实,并将族谱寄至海外证实亲缘后,帮他寻到了根。”王春好笑着说,自己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散落在海外的亲人“认祖归宗”,如今又了却一桩心事。
侨乡有情 安放无尽牵挂
这场跨越山海的团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喜事,更彰显侨乡集美对海外游子的深情。从2010年报道埋下的 “种子”,到集美报社、集美区侨联等多方多年来的牵线搭桥,再到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关怀,集美以细腻的人文关怀,为离散亲人搭建起重逢的桥梁。
“集美是侨乡,更是无数海外游子的‘根’。” 集美区侨联主席陈群英表示,王春好与海外亲人的重逢,是集美“以情聚侨、以心联侨”的生动写照,未来将继续做好侨胞服务,让更多跨越时空的亲情在这里圆满。
在寻亲见面畅叙后,陈群英等侨联工作人员还陪同寻亲团参观集美新城体验馆,俯瞰厦门全景、集美美景,通过视频与实景对比感受集美实践跨岛发展的精彩历程。王合才一行不时驻足,举起手机记录眼前景象。他感慨道:“家乡真美!我要把这份跨越山海的亲情与家乡新貌,带回新西兰和马来西亚分享给其他海外亲友,让更多族人看见故土的今昔变迁。”
王合才一行计划在集美停留至9月9日,除陪伴王春好细数家族过往、共享团圆时光外,还将走访后溪老家、集美中学等承载家族记忆与王春好成长足迹的地方,同时走进集美学村、集美鳌园和陈嘉庚纪念馆等地,感悟嘉庚精神和侨乡风情,在历史与当下的交融中,见证更多跨越岁月的亲情印记与家乡变迁。
图一:王春好(右一)给王合才看她收集的资料。
图二:王合山(左一)展示当年《集美报》的报道。
(文/记者 冯立东 图/陈季玉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