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穿越历史时空 追溯“华侨旗帜”陈嘉庚的抗战足迹
来源:集美报 时间:2025-09-01 15:52 阅读人数:
1940年陈嘉庚先生以南侨总会名义组织回国慰劳团,受到了各界欢迎。1(资料图).jpg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41年1月5日,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万人大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瞬间。”8月29日下午,在陈嘉庚纪念馆,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着。“经过实地考察,陈嘉庚先生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这句话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小讲解员清澈的嗓音在展厅内回荡。
  “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这是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成立时,担任主席的陈嘉庚发表演讲时发出的号召。时值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陈嘉庚先生呼吁海外侨胞团结一致,全力支援祖国抗战。
  “富商巨贾,不若劳工同胞。”陈嘉庚先生不仅自己慷慨解囊,并动员华侨华人为抗日救亡运动倾资捐物。据统计,全面抗战前3年,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3辆,救护车1000余辆,另外还有各类运输车及大量的衣服、蚊帐、毛毯和药品器材。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侨总会在3年多的时间内为中国抗战筹得4亿余元的款项。抗战期间,华侨捐款共达13亿余元,侨汇达95亿元以上,购买救国公债11亿元以上。这些捐款和物资构成中国长期抗战的重要财源之一。
  为从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物资,1939年,陈嘉庚以组织名义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这些年轻华侨放弃优越生活,驾驶着由华侨捐赠的汽车,穿梭于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生命线”。1939年至1942年间,他们累计抢运军需物资45万吨,1000余人献出了生命。
 
  历史的回声从未远去!如今的集美学村书香依旧,陈嘉庚先生铜像目光如炬。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追溯这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抗战足迹,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热血丹心。
  “这些小讲解员不仅在复述史实,更在传承一份历久弥新的精神信念。”如今在集美学村,嘉庚精神已融入学校教学课程;每年开学季,一批批新生的第一堂课都会到鳌园、陈嘉庚纪念馆瞻仰学习,继承和发扬“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
  图一:1940年陈嘉庚先生(右三)以南侨总会名义组织回国慰劳团,受到了各界欢迎。(资料图)
  图二:1940年陈嘉庚先生以南侨总会名义组织回国慰劳团,受到了各界欢迎。(资料图)
  图三:1939年-1942年,3200余位南侨机工参与从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物资。(资料图)
  图四:陈嘉庚先生《南侨回忆录》手稿。《南侨回忆录》全书30万字,详细记录了南洋华侨赤诚爱国、全力支持祖国抗战所建立的丰功伟绩。(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图五:嘉庚学子在集美解放纪念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
  图六:在陈嘉庚纪念馆,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为市民游客讲解陈嘉庚先生事迹。(林志杰 摄)
  (记者 林志杰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