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这是我第二个故乡……”清澈的童声用闽南话唱响《厦门亲像一首歌》。近日,这段拍摄于新疆吉木萨尔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厦门摄影师镜头下,草原上空飘荡的稚嫩歌声,诉说着一段跨越 4000 公里的山海情缘。
音乐支教
母女接力传递闽南乡音
视频里的孩子,是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的学生。去年7月,他们学会了这首充满厦门风情的歌曲。教他们唱歌的,是集美杏滨小学援疆教师武素云的女儿张可儿。
“去年夏天,刚好我女儿毕业。”武素云说,女儿张可儿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第五小学有音乐社团,但是音乐老师资源相对缺乏,武素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让女儿利用暑期实习的机会,把厦门的音乐带到吉木萨尔?”
张可儿把歌词标注成拼音和文字,耐心教导一个月,最终让孩子们熟练演唱了《厦门亲像一首歌》和《爱拼才会赢》。通过歌曲,孩子们知道了厦门有美丽的鼓浪屿,有代表着民族气节的郑成功,了解到一个和新疆截然不同却同样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在克服闽南话发音困难的努力中,孩子们也加深了对厦门的印象和向往。
这次随妈妈援疆,张可儿也收获满满。她对妈妈说:“这段经历让我还没站上讲台,就有了当老师的兴奋感。”
跨越千里的歌声
搭建起跨越山海连心桥
今年一月,在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的支持下,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8名合唱团学生踏上了厦门研学之旅。其中就有视频里带头唱起歌的女孩阿克玛尔坚·哈那哈持和男孩哈尼·叶不拉依。
在集美,新疆孩子和杏滨小学学生一起吃饺子、玩游戏、互赠礼物,还同台演绎了这首闽南话歌曲《厦门亲像一首歌》。这首由中国台湾音乐人杨慕创作的厦门赞歌,如今通过孩子们的传唱,成为闽疆情谊的生动注脚。
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是杏滨小学结对共建学校。今年 “六一”,杏滨小学还通过贸易节为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募集 1 万余元善款,用于资助当地优秀和困难学生。实际上,厦吉两地的交流远不只如此。仅最近两年,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就与厦门及台湾地区学生开展7次共建研学活动,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家乡的特色文化,搭建起一座跨越山海的连心桥。
童声唱响同心圆
中华民族一家亲
去年,杨慕来到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他带着台湾、厦门、新疆的小朋友一起唱这首歌,在场的人很多都热泪盈眶。杨慕感慨“没想到新疆的孩子们能将这首歌唱得如此标准,不仅是闽南话,连曲调也唱得很标准”,真的让他很意外,特别感动。当时,张可儿就在现场指挥大家一起唱。
歌声见证了厦吉两地的密切交流。从厦门的海浪到新疆的草原,闽南话不再只是乡愁的符号,更成为串起山海情谊的珍珠,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的种子。
正如在视频里,当摄影师问“小朋友,你们是什么民族”时,哈尼清脆而坚定地回答:“我们肯定是中华民族呀!”孩子们用纯真的话语道出了家国情怀,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图一;张可儿教孩子唱歌。
图二:新疆孩子今年初来厦研学。
(文/记者 吴笛 陈满意 许晓霞 图/受访者 提供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