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集美区人民法院的主要审判指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执行质效考核指标为全省基层法院第三、全市基层法院第一
2020年12月30日,在集美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集美区人民法院院长刘辉煌向大会做法院工作报告。2020年,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案件16299件,审执结14447件,同比上升13.65%和16.03%;结收比95.75%、结案率88.64%,结案率、结案均衡度、长期未结案件审结率、归档率等主要审判指标,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执行质效考核指标为全省84家基层法院第三、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先后获得“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全市法院系统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院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法院干警个人获得“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个人”等荣誉。
担使命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防疫、办案双统筹,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手抓”“两手硬”。2020年集美法院创新“12368+”诉讼热线机制,落实12368诉讼服务热线转办机制,在疫情时期,为群众提供重要咨询、办事渠道;强化线上诉讼服务,在线立案5330件,民商事案件在线立案率72.41%,在线调解5120件,在线庭审290件,确保疫情时期司法保障不打烊。
打赢扫黑除恶收官战。审结各类刑事案件982件1221人,其中,涉危害社会治安类犯罪671件,涉侵犯财产类犯罪174件,涉职务犯罪8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受理涉黑恶案件11件123人,已全部审结。下好“诉非联动”先手棋。与区委政法委联合发布“一体三翼”诉非联动纠纷共治方案,成立全市首家“诉非联动中心”。全国首创“诉前终结”机制,对“诉前即时清结”等诉前息诉情形,出具“诉前终结通知书”予以结案,不再进入诉讼程序,实现实质诉讼减量,并科学计量治理成效。
善作为 服务营商环境建设
2020年集美法院出台了《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计划》,发布23项责任清单,全面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联合区工商联,在全省率先实现双方在线解纷平台对接,吸纳企业家、社会乡贤作为特邀调解员,诉前化解26起涉民企纠纷。发布全省首份《中小投资者风险防范审判白皮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10大典型案例,提示风险防范14项建议。
强化执行攻坚力度。全年执行结案6349件,同比上升30.31%,结案率89.23%;执行到位标的超6.44亿元,创历史新高;移送涉执犯罪线索13起,追究刑事责任9件13人。全市率先开启常态化执行接访机制,公示固定的接访时间和地点,便于群众联系执行法官,主动、靠前处理执行事务,有效减少执行信访。集中管辖思明、湖里、海沧、同安区行政诉讼案件,行政审判再攀新高,共审理行政案件391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细化出庭规范,强化指标考核,出庭率近100%。
践初心 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
2020年集美法院审理婚姻、劳动、住房、交通、物业等民生案件1833件,有力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公安、司法、保险等共同推进“道交一体化”平台落地,实现交通事故调解、理赔、确认等在线一体化处理。加强物业纠纷的联合调处,与街道、居委会共同化解某小区6起物业纠纷,引导400起同类纠纷不再起诉。执结涉民生案件1050件,执行到位标的额2336.78万元。
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优化诉讼服务大厅功能设置,配备24小时自助法院,提供全天候诉讼服务。应用“移动微法院”、电子送达平台、诉讼费收退系统,首次实现网上立案、缴费“一趟不用跑”。统一案件排期送达,集中办理委托鉴定,提高审判辅助事务效率。推进院领导带案下访,化解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落实案件排查,做到重点群体、人员“一案一台账”,推进信访稳控化解。
激活力 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公平正义
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法院,集美法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各项改革工作。先行先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改革,在全省首推委派调解26条意见,强化纠纷诉前委派调解,规范特邀调解组织及人员管理,对诉前调解成功的388件纠纷予以司法确认。同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1448件。通过诉前分流,简案速裁等分调裁审机制化解简单民商事案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积极打造智慧法院,在全国率先推行异步质证,实现“微法院”线上平台不同时、不同步举证质证,提高庭前程序效率。深化“法律魔方”智能审判平台应用,新上线并自动生成司法确认裁定书。自主研发“刑事司法送达E平台”,实现刑事办案机关之间在线送达法律文书约1450份,提高送达效率,加强节点管控。
重抓实 为法治建设锻造政法铁军
2020年集美法院持续开展了“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开展“两个坚持”“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狠抓意识形态责任建设。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随机分案流程,落实院长、庭长办案指标,严格文书签发等权限审批,出台“四类案件”监管规定,应用统一案件监管平台,落实对疑难复杂、群体性、新类型等平台监管。开展“集法君说程序保障”“以案说典”系列讲座,与高校教师共建研修团队,提升法官队伍专业素质。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就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情况向区人大做专项报告。部署全院26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通过电话、短信、走访等方式开展结对联络代表工作;邀请8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亮剑八闽——扫黑除恶收官之战”活动,加强执行工作监督。
展望2021:持续提升司法创新能力 助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2021年集美法院将努力实现法院各项工作新发展、各个领域新作为,为我区加快建成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提供司法服务保障。
将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思路,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干警宗旨意识,锤炼政治品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等大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坚决依靠党委,健全“一体三翼”诉非联动纠纷共治,深化诉源治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司法为民,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做好适用衔接,完善民生权益保障机制。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解决执行难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推进诉讼服务精准化、便捷化、品质化,推进多元解纷,做好化讼解纷止争。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衔接源头化解与繁简分流。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推进辖区刑事办案中心云端法庭建设,推进网上办案、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文书辅助生成等信息系统建设。
(记者 林志杰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