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政协委员基层行 贴心服务惠民生
来源:集美报 时间:2020-12-29 10:20 阅读人数:
2.委员公贤碧给企业送去国家税法优惠政策.jpg
  集美区政协积极探索工作向基层延伸,推动委员履职提质增效
  在集美区政协委员基层行之“爱心点亮光明”敬老活动中,灌口镇东辉村的陈阿伯戴上新的老花镜,高兴地握住了区政协委员的手,连声道谢。
  近年来,集美区政协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贴近群众的制度优势,以“委员基层行”为载体,将全部176名委员按镇街联络组下沉到基层一线,按特长优势安排到各类服务组,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广大委员坚持问计于民、服务为民,3年来在政协机关的组织下共开展121次服务群众工作,助推智慧小区建设、“雪亮”工程建设、基层医疗水平提升、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服务解决了疫情防控、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交通出行、法律援助、食品安全、垃圾分类等9类、76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助力化解社会治理的各类堵点难点,有效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政协效能。
  深入宣讲
  让政策理论走进百姓心中
  在集美街道岑西社区举办的一场“委员基层行”理论宣讲活动中,集美区政协委员、集美电视台记者陈琳以“一封家书”为题,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的故事,以及这封回信在海内外产生的巨大反响。作为一线媒体人,陈琳更能感受到老百姓最想听什么、看什么,她的宣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结合学习新思想和热点时政,集美区政协组建委员理论宣讲队,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讲方式,巡回在村居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爱党爱国、拥护政策。
  除了讲清国家政策和方针,集美区政协还开设“委员社区大讲堂”,坚持两月一主题的模式,到村居开展历史文化、嘉庚精神、法律释疑、摄影艺术、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服务居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升生活品位。
  送医下乡
  普及传播科学医疗知识
  健康问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美区政协紧盯百姓需求,由医卫界9名委员组成医疗服务组,深入全区各个村居开展了27场次的健康知识讲座和义务诊疗活动,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脑卒中等疾病的健康“套餐”,服务群众预防和医治,受到老百姓欢迎。
  集美区政协委员、杏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荀山英积极发挥委员作用,一直奋战在抗疫前沿,为医护人员提供各种医疗保障。“‘委员基层行’这个大舞台,给了我发挥才能的机会。”荀山英说,除了政协机关组织的社区医疗服务活动外,自己也经常深入辖区企业、社区、农村为百姓传授健康知识,仅今年就宣讲了20多场,受宣人数达上万人。
  解难纾困
  发挥专长贴身服务企业
  “用脚步丈量,用大脑思考,用情怀孕育,这样提出来的建议才是破解百姓困难的好方法,这样撰写的调研报告才是企业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集美区政协委员、区税务局副局长公贤碧,发挥自己在税收专业的特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委员基层行”活动,深入到企业答疑解惑,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新冠疫情发生后,公贤碧了解到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等一些和国外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便专门到厂里去了解生产和经营情况。公贤碧说,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疫情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关系很大,要及时把这些好政策向他们宣传解读,为我区抗疫情、保民生、促发展贡献力量。
  集美区政协还把由律师、财税、金融、信息等方面的11名委员组成企业服务组,常态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各种发展问题。
  搭建平台
  爱心帮扶诠释责任担当
  区政协委员连明富做慈善活动已经有20余年了,帮扶贫困学子、慰问生活困难老人,是他一直践行的初心。在区政协组织的“爱心厦门”结对帮扶活动中,他和一名患有眼疾的学生建立了帮扶关系,经常看望慰问帮扶对象并协调解决眼角膜捐献以及手术费用问题。
  集美区政协积极搭建爱心公益的平台,鼓励委员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在政协的组织下,9位港澳界别委员发起成立厦门市“海丝慈善基金会”,每年为贫困生提供助学金。新冠疫情发生后,广大委员慷慨解囊,累计捐款62万多元,捐赠各类物资150余万元。
  集美区政协还积极对接厦门市委“爱心厦门”活动,向全体委员发出《与爱同行以爱筑城、共建“爱心厦门”倡议》,19名委员与19户困难家庭建立帮扶关系,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中搭建起温暖通道。
  图:区政协委员公贤碧给企业解读国家税法优惠政策。
  (文/记者 冯立东  图/集美区政协   来源:集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