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百年集美学校

时间:2013-12-23 17:45 阅读人数:

                                                                                                                                       35.食宿问题

 1952年,根据政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简称省立高航)奉命停办,其航海科学生105人、教职员6人合并到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省立高航源于福建船政,是一所老牌学校。
        同学们一早从福州出发,到达集美车站已是下午4点多。一下车,他们就到白楼前的操场集合,等待分配教室、宿舍。孩子们年纪都不大,起得早,睡眠不足,又一路颠簸,不少人晕车,像台风打过的小树一样,东倒西歪的。二年级42个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年纪比多数同学大,他来回奔走着,帮同学提行李,给晕车的同学打开水。他的名字叫任镜波,是个学生干部。接到并校通知时,他正在团省委和省学联联合举办的暑期学生文艺训练班接受培训,听说学校要合到陈嘉庚创办的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他恨不得长出翅膀从福州飞到集美。
        他们到校后没几天,《厦门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报道省立高航师生一到集美就大搞卫生的事。消息很短,在第二版右下角占据一块“豆腐块”位置,很不起眼。但这条短新闻却在集美炸开了锅,因为文章的下方括号里有“任镜波”三个字——那大脑门的家伙是把笔杆子呢!其实,省立高航的同学都知道,任镜波在福州时就经常给报刊投稿。以后,接二连三地发表“豆腐块”、巴掌大的思想评论,使任镜波成了《厦门日报》的通讯员。任镜波家里穷,为了得到每月购买30斤糙米的奖学金,他读书很用功,在省立高航时,每学期的总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到集美后,他的用功程度有增无减。不久,学校学生会改选,他被选为宣传部长,接着,又被推举为学生会主席。
        1953年1月,集美学校党支部发展新党员,任镜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集美学校第一个学生党员,也是当时集美学校党支部中惟一的学生党员。
        任镜波他们住在即温楼,离陈嘉庚住的校董厝很近。多少次,任镜波和校主擦肩而过,向他鞠躬问好。每次擦肩而过后,他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懊悔,因为他很想和校主说几句话,可是又不知怎么开口。他知道校主不会说普通话,而他不会说闽南话,即使开口了,话题也很难说开。
        任镜波入党两个月后,1953年3月13日至15日,集美学校举行40周年校庆。陈嘉庚出席庆典并讲话。陈嘉庚说:集美学校大张旗鼓的发展时期已经到来。这话给任镜波很大的鼓舞,他便以此为题材给报社写了一篇报道,文章简报后在集美学校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
        一天,陈嘉庚的秘书张其华找到任镜波,说校主要和他谈话,了解情况。任镜波喜出望外,他精心做了准备,还特地找了个会说闽南话的同学做搭档,一者可以壮胆,二者可以当翻译。
        陈嘉庚让任镜波谈谈省立高航同学到集美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镜波说集美学校比福州省立高航条件好,同学们都很满意,至于问题和意见,他提了三条:一是同学饭量大,膳厅的饭不够吃;二是看到去年毕业的同学至今还有没有分配工作的,大家都担心毕业后工作分配有问题;三是同学中不团结,主要是福州的同学和厦门的同学互相瞧不起,合不来。
        关于伙食的意见,陈嘉庚说任镜波提得很好,他也有所闻。他说:“孩子在长大,海员要有好的体魄,没有什么好菜吃,饭总要管够。”他还说,他会交代厨房多备些饭。
        对毕业生工作分配和同学的团结问题,陈嘉庚也说了话。陈嘉庚的开导和谆谆教诲使任镜波茅塞顿开,他当即表示一定把校主的教导传达给每位同学。
        没过多久,学校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教育部下来文件,提高航海学校学生的伙食标准:每生每月伙食费折合大米50斤;助学金标准也提高了,甲等每月4元,乙等每月2元。老师说:这是陈嘉庚听了俞校长的意见和同学们的反映,亲自调查,写信向周总理、教育部反映的。为此事,陈嘉庚还找了教育部马叙伦部长,是马部长亲自批准的。
        陈嘉庚不能释怀的另一个难题是接纳越来越多的侨生问题,首先是校舍问题。侨校初创,什么都没有,只有原航专留下的六栋平房。陈嘉庚加紧校舍建设,很快就建成了一栋二层楼,但这只能容纳300多名学生上课、住宿。
        中侨委分期拨给创办侨校的费用350万元,委托陈嘉庚负责校舍建设。陈嘉庚对侨校的建设十分用心,他提着手杖,带着建筑部主任陈仁杰、副主任陈坑生和建筑师傅杨护法现场选址,把最好的地块给了集美侨校。侨校校舍,由低往高顺坡而建,低处为平屋,最高处为四层,步步登高,极为壮观。在侨校建设过程中,陈嘉庚天天到现场巡视,风雨无阻。
        与此同时,陈嘉庚着手建造集美学校的其他校舍。
        一天,陈嘉庚带着陈仁杰他们来到延平楼西侧那片荆棘丛生的坡地上,说他要在那里建一座高楼。
        杨护法师傅顺着他手杖所指的方向,从各个方向远远近近地看了又看,不住地点头,说:“通南通北,有山有水。好风水,好地方。”
        陈仁杰和陈坑生也同声说好。
        “二伯,盖几层?”陈仁杰问。
        “十五层。”陈嘉庚说。
        几个人都大吃一惊,异口同声地问道:“十五层?”
        “十五层。”陈嘉庚重复说道,“全省最高。观瞻所在。要给来厦门、集美观光的海内外观光客有好的观感。”
        “请谁设计?”
        “你们听我的。”陈嘉庚说着,拿起手杖在地上画了起来,边画边说:“整座楼是一只冲天而起的凤,这是主楼,十五层,中间是凤头;两边是凤翼,从十五层泻到五层;两翼的末端卷起两团云朵,高七层。整座楼就叫金凤振翼。明白吗?”
        “明白。”
        陈嘉庚接着交代各部分的尺寸,三人洗耳恭听,陈仁杰在本子上记了起来。
        陈嘉庚说完,用命令的口吻说道:“今天清场,明早放样,明天下午我来看。”
        第二天上午,陈坑生带领民工把场地清理出来,杨护法师傅按照陈嘉庚手杖所指的位置和交代的尺寸,撒上石灰成线。
        下午,陈嘉庚来了。他拄着手杖,用脚步量着长短,对每条石灰线都核检了一番,做了一些修正。最后,他满意地点点头,大声说道:“开工!”
        师傅们按照他们从师傅那里学来的代代相袭的方法,把陈嘉庚脑子里的蓝图绘成施工图,最后建成了一座巍峨的建筑,这就是雄踞东南的集美地标建筑——南薰楼。南薰楼是一座教学楼,它是嘉庚建筑的代表作。
        陈嘉庚每天三次巡视建筑工地,风雨无阻。他在工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问有关负责人,随时整改。
        陈嘉庚用同样的办法建起了道南楼、克让楼、福东楼、黎明楼、南侨楼群、诵诗楼、福南堂、体育馆等建筑。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