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百年集美学校

时间:2013-12-03 16:02 阅读人数:


32.大建设序幕

  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成就,使陈嘉庚深受鼓舞,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在海内还是在海外,他都大讲特讲新中国,大讲特讲毛泽东。然而,他作为华侨的首席代表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工作,他心中感到非常不安,总觉得自己不是从政的料,多次对周恩来说:“总理,我不懂政治,不会做政府工作,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周恩来对他说:“嘉老,您对国家的贡献大着呢!您还可以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外汇。您可以利用在海外的影响,号召华侨多寄侨汇,帮助国家建设。这就是最好的贡献呀!”
        陈嘉庚当即表示:“我一定照总理的指示做。”
        1950年8月12日,陈嘉庚从北京到上海,在和上海集友银行负责人邱方坤交谈中,陈嘉庚讲到他落实总理指示的办法。他说:“我有个妙法,可以一举两得,洋人叫‘一石二鸟’。”
        “咱们叫‘一箭双雕’。校主,什么妙招,请不吝赐教。”邱方坤说道。
        陈嘉庚讲了他的打算。他想向海外亲友筹集资金,修复、扩大集美学校、厦门大学。这既有利于学校建设,又能为国家争取外汇。这就是他说的“一举两得”。
        说着,陈嘉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拟好的电报稿,递给邱方坤,要他发给他在香港的儿子陈厥祥,叫他汇一笔巨款到厦门,用于两校。陈厥祥接到电报,立即照办。
        陈嘉庚在集美定居,住在校董厝二楼主房,上级派来给他当秘书的张其华和校董会派来管陈嘉庚生活事务的总务主任叶祖彬住在二楼的一间房。一楼是校董会办公室。三十一军派来负责陈嘉庚安全保卫工作的一个排,住在校董厝前的一座平屋里。
        陈嘉庚一住下来就开始忙着修复和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工作。
        这年冬季的一天,陈嘉庚来到集美延平故垒东边的海滩,跨过一道沙堤,来到鳌头屿。那里原来有一座庙,叫妈祖宫,抗战时被日本人的炮火炸平了,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一位村民出于好奇,一直跟在他的背后。不远处,站着随行人员和警卫。
        陈嘉庚拄着手杖,在废墟上绕了几圈,手杖对着海滩,指指点点。
        那村民好生奇怪,便多嘴地问道:“嘉庚伯,你这是要干啥呀?”
        “我呀,要在这里建一座纪念碑,外围建一个博物大观。”陈嘉庚说。
        那村民不知什么叫“纪念碑”,更没听说过什么“博物大观”,但他猜测,那绝对是很大很了不起的建筑。事关重大,他憋在肚子里本来不想说的话不能不说了。他说:“嘉庚伯,这个地方可不干净呀!”
        陈嘉庚听了,不觉一乐,抿嘴一笑:“你说的是有鬼邪,是吗?”
        那村民点点头。原来,沙堤那个地方是附近村民埋葬夭折小孩的荒冢。
        陈嘉庚说:“这纪念碑就是一座大石碑,高好几丈,上头刻字,是纪念我们集美解放的圣碑,纪念在解放集美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解放军,连国民党蒋介石都赶走了,还镇不住几个小鬼头?”
        “那能。这我懂。”那村民说。
        听说解放军为保护集美学校不受破坏,在解放集美的战斗中不使用重武器,牺牲了80多名官兵,陈嘉庚大受感动。此后,他一直在考虑着要如何永远纪念他们。在北京他出席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那时,他就想在集美也建一座纪念碑。
        “嘉庚伯,你还说要建个啥‘大官’呀?”那村民又问。
        陈嘉庚不觉一笑,说:“不是什么‘大官’,我说的是‘博物大观’。就是用石头雕刻好多好看的图画,有刘备、关公、张飞,还有……”他正要继续说下去,突然转口说:“到时你一看就明白。你一定喜欢。”
        陈嘉庚要建“博物大观”,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参加开国大典之后,他和庄明理、张殊明一起到济南,参观广智院博物馆。馆内陈列的一些有关卫生、交通、住屋以及造林、水利等示意模型,十分吸引人。回集美后,他就想利用惠安有名的石雕工艺,雕刻各种图画,图画包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工农业、卫生等内容,让群众看了,在休闲中受到教育。因为这都是石头雕成的图画,是露天的,不能叫“馆”,于是他给起了个名,叫“博物大观”。
        经过踏勘,陈嘉庚心中有数后,开始筹建纪念碑和相关工程。
        纪念碑叫什么名呢?他斟酌再三,决定叫“集美解放纪念碑”。请谁来题碑名呢?他第一想到的是开国领袖毛泽东。自从1940年在延安见到毛泽东之后,陈嘉庚就认定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在延安期间和以后的岁月,他和毛泽东的交情日渐加深。还有,毛泽东是个大书法家,他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然而,陈嘉庚也想:毛主席日理万机,有时间顾及这件事吗?集美是个小地方,是晋江地区属下的同安县的一个乡,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为一个乡的纪念碑题字,合适吗?陈嘉庚反复思索着,拿不定主意。最后,他下定决心,不妨一试。他认为,毛主席虚怀若谷,即使自己要求不合适,毛主席也会谅解的。1951年5月,陈嘉庚给毛泽东写信,请他为“集美解放纪念碑”题字。
        纪念碑要有碑文,镌刻在碑的背面。这个碑文应该由他自己撰写,刻上石碑的字也应该由他自己书写。他开始寻思这件事。
        至于建筑施工,还是要自己组织施工队,石匠、泥瓦匠、木匠、小工都自己来雇;石料、木料、石灰、沙土等等都要精打细算。事无巨细,陈嘉庚都想到了。
        1951年9月6日,趁海水退潮,陈嘉庚带着几个人来到鳌头屿妈祖宫旧址,现场给大家讲他建纪念碑和“博物大观”的设想。
        陈嘉庚挥起手杖,对一个叫陈坑生的工人说:“你去砍几捆芦苇,一根根插在海滩上,标出围墙的东西四至。”
        陈坑生领了陈嘉庚的令,带人砍来芦苇,按照陈嘉庚指点的位置,把芦苇一根一根地插上去。
        1951年9月8日,农历八月初八,是吉日良辰。早饭过后,陈嘉庚穿着长筒雨鞋,拄着手杖,来到小岛边,站在岸上,迎着海风,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说:“好天气,天助我也。”然后,走到海滩的深处,看着还飘着绿叶的芦苇围成的轮廓线,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想象中的“博物大观”和纪念碑。他从西走到东,从东走到西,从不同角度看着、审视着。
        他满意地走上岸,说:“开工!”
        这就是陈嘉庚亲自主持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鳌园的开工仪式。陈嘉庚的一声“开工”令,拉开了集美大建设的序幕。
        事后,陈嘉庚身边的工程技术人员把他的想法绘成图纸,供工人施工。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