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从浔尾渔村到现代新城

时间:2013-10-21 16:43 阅读人数:

本报记者 应洁 陈季玉
        百年前的集美社,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渔村,村民们靠挖海蛎、捕鱼为生,文化落后。
        百年沧海桑田。而今看集美,昔日弹丸之地的 “浔尾渔村”,已经被崭新的城市肌理覆盖:成片的现代化建筑纷纷崛起,发达便捷的高铁、高速路网已经形成,科教文卫配套设施不输岛内。
        时间与空间,交织绘就集美的“蝶变”:一座文化品位高尚、人居环境优美、创业环境优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滨水特色的岛外生态新城,正在从理想变成现实。
工业腾飞 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
        站在天马山上放眼集美,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间,古老的学村、繁华的城区、厂房林立的工业区错落有致地分布。谁承想,就在半个多世纪前,集美还只是浔江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农村、渔村,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一直到1958年,厦门市在杏林设立了工业区,这里的工业才算“正式起步”。此后,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进程,集美进入了工业加速发展的“大跨步”时代,杏林、集美两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相继设立。
        20多年来,依托两大台商投资区和省级工业区——厦门(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集美区委区政府大力筑巢引凤,正新、TDK、宝姿、宏发电声、厦工、金龙等“名牌”企业纷纷在集美安家。
        变化是飞速的。2003年,集美、杏林两区合并后,集美区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200亿元;2012年,集美区工业总产值已实现719亿元。
        集群发展、做大做强。目前,集美已形成汽车机械、电子信息、轻纺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产业“抱团”发展的效益日益显现。
        在保持工业项目原有优势的同时,集美在城市化建设和产业升级转型的机遇之下,围绕软件信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全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岛外新城 “一心四片”绘就新景观
        美轮美奂的园博苑,气势恢宏的嘉庚建筑群、独一无二的山海资源……作为著名的侨乡和旅游景点,集美人文和自然景色相得益彰。除自然、历史价值之外,这里蓬勃的潜力和巨大的升值空间,让集美成为岛外最具魅力的热土。
        正在兴建的集美新城,是在岛外崛起的新城市中心。新城依水而建,与世界最美的海上大观园——园博苑为邻, 6.9平方公里的杏林湾环绕新城,风光旖旎。自2010年启动建设以来,集美新城已经从“蓝图”变为逐渐成形的现实,建设者们以宏大的视野和高水准的品质,在环杏林湾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就全新的城市景观。
        以杏林湾为核心的6平方公里区域,不仅是集美新城的核心区域,也将是“大集美”未来的“心脏”。杏林湾畔,3年前动工的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现在已有十栋写字楼拔地而起。这里被称作新城“CBD”,已经吸引200多家大型企业总部、金融、商业项目入驻。
        不远处,宏伟的嘉庚风格公建群形成规模,诚毅书城、诚毅图书馆、嘉庚艺术中心等公建项目基本竣工,这里是新城将来的行政及文化艺术中心,将成为集美的新兴地标。
        一个变化是,新城核心区的建设重点从早期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渐转向以实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主,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软件园三期起步区等产业载体平台陆续建成,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齐头并进。
        与此同时,集美新城对周边片区也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灌口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集美、杏林、后溪等重大片区连片成势,集美城镇化的步伐越迈越大,老城区与村镇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科技创新
软件园三期打造厦门“硅谷”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科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在“美丽厦门”发展思路下,集美区提出打造“创新型高新产业区”的目标,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附作用日益凸显,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这个月,软件园三期起步区便可交付使用,成为建设智慧厦门、引领信息消费的重要项目。  软件园三期于2011年底落户集美,是我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园区载体,主要发展软件、信息、动漫等产业。
        项目总投资460亿元,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容纳20万人,形成2000亿元产值,产生近50亿元税收收入。按照规划,软件园三期将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应用性、服务化、开放式”的国际化智慧型园区,打造成为厦门的“硅谷”。
        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海西通信枢纽中心、中国数码港海西营运中心、雅马哈、福大自动化、吉比特等龙头企业已签约入园,将带动大批行业企业入驻软件园三期,产业集聚效应再次放大。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294家企业意向投资,通过入园审核的企业207家。
        集美将成为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和智力的“洼地”,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高端人才的集聚和资本的进入,将加速集美形成“内生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吸引省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涌入,集美将成为闽南三角地带新兴的经济中心。
低碳发展 
“强二进三”拉动“绿色产业”
        在集美,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并行不悖。备受关注的集美新城核心区是厦门首个低碳示范区。它在规划建设时尊重原有环境的生态体系,体现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特色,并倡导低碳公交、构建慢行交通系统;正在建设的灌口小城镇,是国家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依托丰富的山地、水体资源,将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生态”的新家园。
        近年来,在集美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有所“提速”。去年底,集美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成为厦门市首个“省级生态区”。
        在产业发展路径上,集美区主动选择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排污量、低产能的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
        以“强二进三”为思路,近年来,集美区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扩规模、提层次、上水平。
        低碳环保、又具有高附加值的软件信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高端行业,已先后在集美落地并初现效益。目前,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和厦门北站营运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大型发展载体进展顺利。前场铁路大型货场、集美物流园、北站汽车物流中心、源香冷储等项目建设正在进行,现代物流基地雏形初显。
        万达商业广场、圣果院商业中心等的载体建设,将成为集美区域性购物中心。被喻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一动工,马上吸引了软件研发、动漫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200多家软件企业入驻。
        依托无可复制的学村文化、独一无二的水上园博苑、背山面海的优质自然资源,以海峡两岸龙舟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节庆、文体赛事为抓手,集美区致力于发展生态之旅、文化之旅,为“生态集美”赋予了更多内涵。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