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打造厦门最美海岸线

时间:2013-10-14 16:36 阅读人数:

  新阳大桥到杏林大桥综合生态景观提升工程设计浮出水面,将打造厦门版“铜锣湾”
  本报讯 (记者 刘德英)夕阳西下,在闽南渔村品海鲜,看红树林在海水里摇曳,遥望海田时隐时现;迎着海风走上木栈道,或骑行、或慢步、或停歇、或小坐,在长达6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享受休闲假日时光。这样的美好愿景将在杏滨生活区海岸线上一一呈现。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新阳大桥到杏林大桥综合生态景观提升工程设计浮出水面,将打造厦门版“铜锣湾”,使之成为融产业、休闲、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最美海岸线。该工程预计明年动工,3-5年内建成,根据目前的规划概算,投资总额超6亿元。
  该工程定位为郊野型省级绿道,左起杏林大桥,右接新阳大桥,将实现集美与同安区、海沧区的对接,是集美环山环海绿道系统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工程总体方案已通过市规划局评审,集美区正努力争取把这一环海绿道项目纳入省级滨海绿道工程之中。
  宗旨:六大原则打造“五个一”
  南有蓝色海域,北有美人山、天马山、大帽山,背山面海构成集美两道天然生态屏障。然而,集美区辖内延绵的18公里海岸线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甚至曾受到人为破坏。在新阳大桥至杏林大桥综合景观提升工程规划中,集美区融入了海域整治、生态修复等理念,通过六大原则重新建设这道蓝色屏障。六大原则包括安全性、生态性、整体性、前瞻性、艺术性、人本性原则。
  工程设计汲取了鼓浪屿、曾厝垵等地的规划经验,将贯彻整体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把工程设计融入到厦门湾及漳州开发区的大开发战略中,并且确保景观设计方案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该工程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五个一”目标:一条以“省级绿道建设”为依托的城市滨海休闲景观带;一条 “生态”自然廊道,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动植物多样物种的栖息,对现状驳岸进行生态改造,创造多样性的乡土动植物生态环境;一条“生活”休闲廊道,通过连续的廊道建立,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一条“文化” 景观廊道,延续场地历史记忆,展示厦门建筑文化;一条“产业”旅游廊道,营造一处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旅游环境。
  主题:海之恋 浪花情
  滨海地段的景观带起着连接周边产业,连接城市与海的纽带,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在建筑设计手法上,规划“海之恋,浪花情”为设计主题,以浪花为元素,通过水滴建筑,把市民与海,城市的生活发展和对外形象的展示紧紧连接在一起,拉动整体区域乃至城市的发展。通过主题和氛围营造,让市民成为这里的主角,自发地在这里娱乐、休闲、嬉戏,享受滨海生活的乐趣。
  结构:“一带三区六节点”
  工程规划面积41万余平米,概算投资总额超6亿元,力图打造“一带三区六节点”等景观。
  “一带”指的是以杏林滨海为主的水系作为整体区域的生态核心,最大限度提升流域空间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三区”指的是自新阳大桥至杏林大桥,分片打造“渔家风情区”、“都市时尚区”、“休闲运动区”三个功能分区。“六节点”指在“三区”基础上,统筹协调各区域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系,形成“渔家唱晚”、“碧波揽胜”、“海港观潮”、“曲港汇芳”、“烟波浩淼”、“半岛听涛”等景观节点。
  在“一带三区六节点”上,配套构建环滨海慢行系统,包括风雨廊、自行车道、滨水步行系统以及水上巴士航道等交通配套。
  亮点:风雨廊 海田 渔人码头
  亮点一:“风雨(长)廊
  连续飘带状的6公里风雨廊,将水滴状的覆土建筑串起,形成美轮美奂的“大景观”。
  亮点二:海田景观
  造田设阀,营造潮退水不退的景观效果,并在海田区域种植红树林,使海田景观虚虚实实,达到功能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亮点三:渔人码头
  结合目前马銮村丰富的海洋资源,而杏林周边缺少商业中心这一现状,在省级绿道建设滨海休闲景观带的基础上,在蓝湾酒店和杏林湾一号腹地营造一处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整体区域经济。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