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未来集美:城在海中海在城里

时间:2013-09-06 15:43 阅读人数:

        厦门市规划局集美分局局长黄英畅谈集美规划和发展
  本报记者 刘德英
  围绕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规划局集美分局局长黄英近日从规划角度,畅谈美丽集美未来的发展路径。
  产业定位:积极争取3+2格局

  今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把集美的产业定位为三大板块,即教育科研、软件信息、机械汽车制造。目前,集美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的讨论,征求各方面专家、业内人士建议,以及广泛听取基层百姓的呼声和意见,提出了3+2产业发展格局,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建议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和商贸物流产业两大板块。
  “这一提法契合了集美未来发展实际。规划部门将积极给予支持和指导。”黄英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集美区委、区政府对自身产业定位思想比较统一,也是基于集美空间布局规划和资源优势的实际得出的相对清晰、准确的定位。
  在旅游方面,集美拥有百年学村,14所科研院校,文化底蕴深厚,嘉庚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高校人文交融,从历史、从现状,从外围人们对厦门的感受,黄英认为文化旅游对集美而言是大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一张打得出、叫得响的名片,而且这也是无烟工业。在这之前,集美区也一直很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作为规划部门,将从嘉庚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山海资源的整合改良等方面给予引导。目前敬贤堂修旧如旧翻新改建、集美大桥到厦门大桥海边的滩涂整治就是实例。
  集美在发展商贸物流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黄英认为,厦门北站交通枢纽的运营、道口经济的发展以及省级重点工程——前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未来在集美,商贸物流业也应该是蓬勃向上发展的产业。为此,规划部门将从空间布局、空间容量上往这方面去引导,把厦门北站片区打造成市一级的商贸片区。目前以市级汽车物流园中心、电商谷为领头的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
  新城之美:城在海中,海在城里

  “从新城发展来看,集美浓缩了厦门城市的特质。”黄英如是说。集美背山面海,“城在海中,海在城里”多样、包容、共生这一厦门特色,在集美得到充分体现。
  未来在山体方面,集美将逐步开发山地旅游,鼓励发展农业休闲项目,建设生态绿色廊道,把灌口、后溪、侨英这一系列的山体连贯起来,结合深青溪、瑶山溪、后溪溪三条溪流的整治,打通所有的由山到海的通海溪廊,把生态控制好。在海洋方面,集美辖区内有杏林湾、马銮湾、同安湾,目前杏林湾初具规模,26公里长的海湾岸线景观提升工程已经在建。马銮湾作为储备湾区,将成为未来的价值新区。同安湾集美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正随着房地产的良性发展而同步展开,且其房地产业影响力已辐射至同安地界。
  此外,集美区还将对一些重要节点进行精雕细琢。一个是杏林湾西岸十佳建筑师作品园,目前集美区委、区政府和市住宅集团正在共同打造这一园区,方案和设想得到市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未来将邀请国内外顶级十佳设计师,通过他们极具个性和张力的作品,展示优秀建筑师作品,兼具使用功能、艺术性和公益性。
  另一个是新阳大桥至杏林大桥景观提升工程。“美丽厦门”规划中拟把这个岸线作为精品来打造和提升,目前概念方案已经出来,正等待评审。其规划和设计理念,既结合了滩涂的整治,也融入海田的意向,既结合市民休闲步道、健身场所等公共配套,也充分考虑附近村庄失地失海村民的集体发展项目。
  一“心”四片:每个片区都有商业购物广场

  “一‘心’四片都会有相对集中的商业购物广场,这才能体现宜居环境。”黄英告诉记者,自己到集美工作三年来,亲眼见证着集美一点一滴的变化。
  黄英认为集美最大的变化是新城。之前有人戏称,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集美新城建设却彻底颠覆了以往对规划的理解。正是依靠“四高”标准的规划,各级政府、各部门有效的执行力,集美新城引入高科技、低污染产业,引入人居环境、低碳环保等发达国家建设发展理念,吸引力大大提升。集美区借助集美新城这一强大发展引擎,在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中破茧化蝶,上升成为一个区级中心的概念。
  与此同时,集美新城对周边片区也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灌口小城镇、后溪组团、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步伐使得集美城乡之间,集美、杏林老城区与村镇之间差距正在缩小。
  在商业方面,万达进来了,集美街道老城区居民的购物、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在城镇化过程中,规划部门希望通过大型商业网点的布局,更好地集聚集美人气,把集美短板的现代服务业补上去。
  未来在嘉庚体育馆片区,国贸地产将打造成一处大的商业中心;华大对面的IOI也有大型商业购物广场;位于中亚城的杏西片区则由杏林建设推出凤凰花城;后溪镇则依托厦门北站南北商业广场等等。
  北站片区:产城融合新模式提振人气

  厦门火车站的改扩建工程,既让北站片区的交通、服务配套面临大考,同时也是一次加快服务业配套、提振北站片区人气的良机。
  黄英认为,一个产业的培育,一个区域的人气集聚,一定要有产业作支撑,从规划角度来看,目前较提倡产城融合,即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有了产业人群,有了居住人群,区域商业才能做起来。
  黄英认为,眼下最要紧的是厦门北站片区要加快产业扶持,如汽车物流、区域总部办公以及加大商品房的用地比例。“产城融合”的区域发展理念既借鉴了新加坡等地的经验,也是对当下岛内某些片区单一功能发展反思的结果。
  为此,在厦门北站北广场城市设计中,总部办公比例达到40%左右,酒店商业达到20%左右,白领公寓占到30%,是混合开发模式。黄英分析说,未来厦门北站的发展,不可能单靠往来动车旅客,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区域产城同步健康发展,要有产业发展、房地产发展、常住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进行长短结合,才是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之道。
  除了北站片区,目前集美区委、区政府也是按照这一理念,有意识地规划发展杏北现代服务业集中区、提升杏林片区的综合配套。改良纯居住区域或者纯办公区域,打造各种功能完善的集商业、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区域,使各个片区成为有血、有肉、有骨架、有产业支撑、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区,这将是集美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据介绍,集美区正着手围绕教育、科技、信息等产业定位,积极引进大型央企、国企和国内一流院校、品牌院校,打造信息消费智能社区。这种智能新型社区将集教育培训、金融理财、电子商贸、医疗保健等为一体,足不出户便可实现远程教育、电子图书借阅、远程医疗、电子挂号等服务。早在今年年初,集美区已与国内一流学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金融、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医疗等板块上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能够集聚人气、宜居宜业的区域金融消费中心、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区域健康医疗保健中心。
  旧厂房改造: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

  随着集美新城的建设,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集美区面临着工业区转型优化和提升这一不可回避的命题。近几年,集美区委、区政府积极稳妥推行“退二进三”策略,逐渐淘汰、分流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以“腾龙换凤”推进老工业区的改造,目前市里已制定了“三旧”改造政策。
  杏西片区曾是杏林台商投资区的重要区域,如今集灌路两侧则肩负起老工业区改造的使命。在黄英看来,杏林老工业区缺乏相对高端的商贸中心,与集美新城日新月异的发展不相协调。这一次,将利用“三旧”改造的政策,通过区政府、区国有企业为主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的模式进行成片改造。
  在“三旧”改造中,集美共有四个项目列入市首批“三旧”改造项目。黄英介绍,当时这四家企业都是转型迫切性和主动性比较积极的,一是项目所在地紧邻城市发展主干道,二是土地完整,没有不规则边界,能够自成一体,且权属清晰。经逐级研究才最终确定由企业自身来完成改造。
  和首批“三旧”改造项目不同,接下来集美区将探索按规划单元成片区改造,以政府和国企为主导,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的新“三旧”改造模式。如杏西片区,有的企业本身实力不够 ,有的甚至濒临破产。以政府为主导,统一在政府调控下,鼓励每个企业参与,让他们找到自己应有的份额,共同实现旧城结构转型、品位提升。规划部门也对区委、区政府的新思路给予支持,目前在城市功能布局上,拟在杏西片区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布局商业、办公、酒店、居住等功能,聚集人气,使之成为区域的商贸中心地带。黄英认为,相比零敲碎打式的单个企业改造方式,政府这种统筹路径更可取,更能实现“四高”标准。
  集美老城:整合资源发展文化旅游

  在一“心”四片的发展格局中,集美街道老城区似乎成了节奏最慢的一环。即将迎来学村百年校庆的集美街道,如何才能老树发新芽呢?
  “百年学村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规划部门不希望、也不可能大拆大建!”黄英认为,虽然集美街道的发展受到许多硬件上的限制,但是她认为集美老城区在保护性修缮和利用嘉庚式建筑的同时,是可以通过提升内涵,依靠文化旅游、文创产业走内生式发展道路的。
  林荫大道、琅琅书声,中西合璧的建筑、临海而立的楼群、旖旎的龙舟池、温润光滑的石板路、气根低垂的老榕树、祠堂中五彩斑斓的神像,还有那些倚门而望的老居民,种种元素都构成今日集美老城区的美。城在校中,校在城中,厚重的人文底蕴让莘莘学子、离乡游子难以忘怀,也让国内外游客、海内外宾朋心潮澎湃,情不自禁爱上这里。
  黄英从规划角度,对集美街道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开发走街串巷式的文化体验游、家庭旅馆、艺术家部落、文创工作室等等,集合两岸民间文化艺术界的力量,搭建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平台,推进文化产业的落户、生根、发芽。
  “一个城区的灵魂,要靠有素质的人在里面涌动,才会让人向往,才有吸引力。”黄英分析说,集美街道内高校师生众多,也有很多工作室,只要精英人士、文化名流在这里流动、碰撞、交流,就构成了集美的灵魂,为集美人气加分。
  黄英强调,其实文化旅游产业是无烟工业。文艺青年、游走族、背包客、自驾车族,以及那些创作欲望强、有个性的艺术家,还有每年到厦门旅游数以千万的游客和高校学子,都是触手可及的资源。集美街道完全有可能用最少的地,把旧的资源整合利用好,在积极可行的政策扶持下,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