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产业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时间:2013-07-02 10:44 阅读人数:

  在我市加快推进跨岛发展战略进程中,集美区主动融入岛内外一体化,不仅在城乡面貌、新城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还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不断引进高质量、高水准的产业项目,连续出台新政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应洁 官文捷 刘德英
  进入七月,厦门北站片区相关路网将迎来大规模改善提升,其中集美大道、杏锦路将升级为城市I级主干道,成为支持车流来往岛内与北站之间的主通道。与此同时,北站片区内的路网也将重新合理布局,增强引导标识,并提升片区公交车、长途车服务能力,使进出站旅客更容易转乘。
  厦门北站片区相关路网的升级改造,可以看作集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我市加快推进跨岛发展战略的进程中,集美主动融入岛内外一体化,不仅在城乡面貌、新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还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不断引进高质量、高水准的产业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优质项目云集三产发展驶入“快车道”
  自上世纪50年代杏林工业区的建设开始,再到集美、杏林两大国家台商投资区、灌口机械工业集中区的相继发展,集美一直以工业“底子厚”著称。工业是集美的优势,相比之下,第三产业的不足就成为“短板”,甚至在五六年前,集美人要想逛街、购物,还得往岛内跑,因为这里没有大型的综合商场。
  正是认识到这种局限,2008年,集美区提出要“高起点”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区里专门成立了服务业领导小组,启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坚持二三产“双轮驱动”思路的带动下,集美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这几年,三产发展可谓步入“快车道”:2009年8月,岛外首个大型连锁超市“人人乐”在集美开业;2010年8月,总投资2.2亿元的建材家居广场喜盈门(厦门)国际建材家居广场正式落户集美;2011年9月9日,集美第一家“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新华都购物广场开业。
  2011年底,软件园三期项目落户集美新城。这被喻为“海西硅谷”,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预计可形成2000亿元的产值,带动数以十万计的就业人口。
  在集美新城核心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的10幢高楼已经拔地而起。这里是集美首个中央商务区,将着力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年内就将初步投用。
  厦门北站片区,兼具新车销售、二手车买卖、汽配交易、汽车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厦门汽车物流中心,是海西首个汽车综合体,项目现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厦门首个马戏城项目——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也于去年落户集美。正因为有了这些大项目的带动,厦门北站片区、集美北部片区、新城核心区等几大商圈逐渐形成。截至2012年底,全区现代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到63.6%,三产所占比重上升至39.01%。
  人才科技支撑优化提升政策出“组合拳”
  近年来,集美区先后出台促进出口、上市、用工、融资、高技能人才引进、标准化及品牌发展等方面优惠政策,打出一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的“组合拳”。
  5月,一份被称作“聚贤集美”的人才引进计划正式发布。“聚贤集美”紧紧围绕集美经济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对集美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宣传文化领域人才、教育卫生人才、旅游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六类人才伸出“橄榄枝”,提供创业资金、场所及相关优惠政策。
  为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集美区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今年,区计划投入1.1亿元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与产学研机制建设。
  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类技术中心45家、重点实验室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
  去年,集美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102家,这些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集美区也连续七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