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百年集美学校之十厦大的摇篮

时间:2013-05-25 17:34 阅读人数:

  ◆陈经华
  经过陈嘉庚两年的努力,成立厦门大学的条件日臻成熟,但还是很不完善。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泰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主张厦大“不要速办”,并通过北京大学校友叶渊力劝陈嘉庚缓行。陈嘉庚认为凡事不能一切完备才动手,不能企望一蹴而就,要先做起来,然后不断完善,坚持要不失时机地把厦门大学办起来。敢于顶住蔡元培的劝阻,硬是把一所大学办起来,除了陈嘉庚,没有第二个人。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举行开校式。虽然厦门大学的校址已确定为厦门演武场,但校舍还未奠基,大学没有一座可容纳学生的建筑。校长原定汪精卫,但汪忙于政务,提出辞呈。新校长虽已选定,但仍在北京,还没到校。陈嘉庚决定厦门大学暂借集美学校开办。学生在刚落成的即温楼上课。
  开学式在集美举行。那天,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一派热烈的节日气氛。会堂的正中,悬挂着中华民国的五色旗。门柱上扎满翠绿的榕树枝叶,上缀五彩纸花。讲台上方是用鲜花结成的八个大字“厦门大学开幕纪念”。
  大会开始前,集美各校师生、厦门大学教职员、厦大新生、省立第十三中学的童子军,共三千多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礼堂前集结,唱着歌,进入会场入座,热闹非凡。
  为争取各界的支持,陈嘉庚以个人的名义发出请柬,邀请教育界的名流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莅临,其中有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及夫人、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的代表视学冯守愚,还有福建省教育厅代表聂文逊、厦门道尹陈培锟、厦门税务司夏立士、鼓浪屿英华书院校长洪显理、省立第十三中学校长黄琬、集美学校校长叶渊等。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邓萃英主持。邓萃英,字芝园,1885年出生,福建闽侯人,曾留学日本、美国,师从杜威研究教育哲学,时任教育部参事。因为他的基本条件没有一条不符合陈嘉庚的要求,陈嘉庚毫不犹豫地便同意聘他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邓萃英陪杜威夫妇一路从北京南来,在开校式举行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5日,到达集美。他主持仪式并报告厦大筹办的经过。
  开校式上,杜威发表题为《现代教育之趋势》的演说。他在演说中,对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义举表示由衷的敬佩,他说:“中国人多自私自利之心,唯陈能公而忘私。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
  陈嘉庚在会上讲演,痛陈创办大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说:“中国今天之所以积弱,民智之所以未开,民性之所以自私忘公,是因为教育不发达,所以兴办大学,培养人才,已经是迫于眉睫的任务了。”显然,他的话是对蔡元培提出的厦门大学“不要速办”的回应。
  开校式上,贺信、贺电如雪片飞来,还有各种贺仪、贺匾、贺联。其中来头最大的是校长邓萃英带来的当时大总统徐世昌题赠的褒奖匾额和对联。那是邓萃英亲自向徐大总统求来的墨宝,上面还署上徐世昌的雅号“水竹村人”。邓萃英郑重其事地事前把贺匾和贺联寄到集美,并交代要在会场上悬挂,使开校式具有更高的层次。但是,当手下人请示陈嘉庚匾额和对联要悬挂在什么地方时,陈嘉庚回答:“不挂。”于是,徐世昌赠送的、制作精美的贺匾和对联就被弃置在库房的墙角下。陈嘉庚不愿意悬挂徐世昌所赠匾额,是因为徐世昌是袁世凯的结拜兄弟,陈嘉庚恨卖国复辟的袁世凯,也鄙视北洋官僚徐世昌的为人,认为他缺乏士人气节,他的匾额、对联不值得一挂。
  厦大开办一个月后,邓萃英提出辞呈。陈嘉庚准辞,改请他在新加坡的好友林文庆担任厦门大学校长。
  1922年2月厦门大学映雪楼落成,学生才从集美学校的即温楼迁入新址上课。集美学校是厦门大学的摇篮,是厦门大学“摇篮血迹”所在。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