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月娘月光光

时间:2013-04-02 10:35 阅读人数:

  ◆何穗容
  “月娘(月亮)月光光,起厝(房子)田中央,树仔丛花开香,亲像(就像)水花园。”童年的时光虽然早已逝去,但是这首儿时的歌谣仍然回荡在我耳畔,在我失眠的夜晚轻轻哄我入睡、安眠。
  这首脍炙人口的闽南童谣,历经百年的沧桑,数代人的口口相传,其中的美感和韵律即使是不懂闽南语的人也会痴醉。也许有人会奇怪,歌谣难道与诗有联系?孰不知,中国最早的诗其实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谣乃是诗的源头。而童谣又是歌谣的一个小品种。况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上早已与古音相去甚远,而闽南语却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语。许多古诗词学者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闽南语,可见闽南语对于学习和创作诗词是多么有益的。
  那么让我们先看看这首《月娘月光光》,按照闽南方言的发音来看,这四句的最后一字:光,央,香,园都是ang韵,念起来十分的押韵,抑扬顿挫,婉转灵动。再从内容上看:小孩儿家里正在建新房子,他躺在一张铺在宽敞的庭院里的竹席上,沐浴在清澈皎洁的月光里,望着那轮圆圆好似汤圆的月亮,细嗅着蔷薇百合开花的郁郁芳香,不禁笑出了声“阿嬷,我呷像里花园里干款咧!”小小的心儿飞上了天,睡梦里也许正抓着吴宫的玉兔戏耍呢。在闽南,我们总是亲热地将月亮称为“娘”,大概是由于敢于拼搏的先人们在海上漂泊、无法鸿雁传书信报平安,只能将心中的万千柔情化为一声声“娘”的呼唤、希望明月能代为转达吧?勤劳能干的乡亲们,不仅男种田女织布自给自足,还自己动手修筑房屋。闽南曾经处处可见的红砖房,那精细的雕花木窗,那别具一格的飞檐,那夯实的土墙,每一道纹路不知道浸透多少先人的汗水?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原本荒凉贫瘠的福建变成了鱼米之乡、花果之乡。
  还有那红遍大江南北的“天乌乌”、“茶烧烧配香蕉,茶冷冷配龙眼”、“甜粿过年,发粿发钱,包仔包金,菜头粿食点心”……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不知道怎么作诗,其实生活就是创作的救星。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闽南童谣又怎么会诞生呢?
  我认为学习诗歌欣赏与创作首要的是热爱生活,其次是讲究韵律。而闽南童谣又是这两者的最佳写照。希望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孩子重视并重拾闽南语,希望非闽南的同学也可以多多关注。多听听多唱唱闽南语歌曲,偶尔看看芗剧,欣赏下南音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乡音后继有人。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