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斗水成霞蔚青花若神巧

时间:2012-12-22 16:43 阅读人数:

  ——陶瓷艺术家戚彧青花“斗水”技艺的禅境表达
  ◆汪贤俊
  传统“青花”以图案或写实见长,梅兰竹菊、山石灵芝、瑞兽良禽……图皆有意,意必吉祥;将青花抽象化,随意氤氲,率意挥洒,陶瓷艺术家戚彧以青花“斗水”技艺应用于瓷板画,实乃别开生面。
  此技法貌似传统的中国画墨泼,品味戚彧青花“斗水”,诚如朱景玄所言:“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 “斗水”被申请专利,所以具体技术不为外人所知,我们知道宣纸上的“墨泼”利用水墨相容渲染而成;而青花用色需要“分水”,也就是说水和青花钴料不相容,所以描绘青花时要不停地搅拌,故称“分水”;据说戚彧青花“斗水”,将瓷板置水底施以青花钴料,故称“斗水”。
  “斗水”效果在于“元气淋漓障犹湿”之感,意象体味之间,戚彧的艺术激情以禅境方式得以表达。浓淡青花,以抽象的蓝色,浓艳,淡雅,莹白的图像结构,或干或湿,或疏或密,并留有“空白”,“活眼”, 淋漓烂漫,有骨有肉,气势开合。早期作品在“斗水”之后,还添加花草皴擦,如夏日里映日荷花,秋日里听雨残荷,抽象中现具象,饶有风趣,且见“霞蔚见层峦,花深隐群壑。” 
  随即用手涂抹,间或用大笔挥运,自然而有表现力的青花“斗水”,应用于陶瓷艺术之中。形式上的创新,实是骨子中的传统,精神里的禅修。戚彧告诉我,禅修对艺术家来说,不仅仅是出家人的生活,而是随分随力地将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我将其理解为禅修巴利文的“心灵的培育”,性情有些急躁的戚彧,意在通过陶瓷艺术的形式,将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美、向觉悟的方向前进。沉静而绚丽,朴素而华美,青花“斗水”赋予的白瓷以高贵的气质,优雅的神韵。所以,能在戚彧陶瓷艺术的唯美气息中,窥见其平实修习过程里,逐渐体会到的积极意义、觉悟精神。
  戚彧早期釉面拼贴画中的耐性、沉着,其后青花“斗水”中的从容、柔和,都是正觉的内心素养的增长;却又是自然而然的禅修表述,意在自然而随性,“云在青天水在瓶”,画境犹如禅境。画境图像的肆意觅取,随性构成,自然而成的山水风云,切合了禅机:“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对于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一般看来禅机奥秘,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是门外看禅的感觉,其实,禅本来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自然而成的风景之中俯拾即得。故而,以禅心观戚彧的青花 “斗水”,自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景德镇陶瓷指画大师戚培才这样评价戚彧的青花“斗水”:“一是保留了陶瓷的特性,二是雅俗共赏,三是创新技术”。戚培才是戚彧的父亲,舔犊之情的评价也不失公允。就瓷版画来说,清末汲取西方摄影文化的精华,朝写实一路发展;就泼墨用水的探索来说,在当今中国画创作中已广泛应用;而将水墨抽象用于瓷版画,对当代瓷板画来说算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创新吧。这当然不算是题外话,不过,就禅境中的“斗水”景观,对欣赏她的观众来说,就如山中清泉,可洗涤心灵尘埃,亦如天上白云,让情思任意逍遥。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