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百年古厝郭家老宅列入区文物名录

时间:2013-03-25 15:42 阅读人数:

  ◆林小芬
  日前,集美区政府公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集美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点221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44处,复查文物点77处。百年古厝郭朝阳宅被列入该名录,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座百年老宅。 

        百年前为最奢华豪宅
  上午9点多,老郭跟往常一样,坐在位于杏滨街道锦园社区后浦村的老宅内,沏上一壶铁观音,静静品茗,悠然地环顾着屋里屋外。门口老树郁葱,门前石埕宽敞,古朴而厚实的木门尽管已经陈旧泛白,仍掩不住一室流光溢彩。
  这幢晚清风貌建筑的郭家老宅,于民国2年(1913年)建成,至今100年,是典型的闽南红砖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偏东,由前、中、后三进大厝及左、右护厝组成,共有46间房,建筑面宽36米,通进深77米。前部是宽敞的庭院和外埕,后部有花园,周遭由矮墙围起,将整栋宅子连成“独木成林”的整体。
  老宅第一、二落为主人居住的主厝,是一组相对独立的四合院,第三落为当时下人居住处,三落由边门与过水廊相连。走进郭家老宅的庭院,只见前落为三段式燕尾脊,面阔3间12米,脊下和前包檐均有彩瓷剪黏,人物呼之欲出,动物惟妙惟肖,花卉栩栩如生,组图寓意殊深,雕刻精致美观。院门门额上泥塑“汾阳”二字,汾阳是郭姓的丁号,因而该老宅又称汾阳大厝。步入大厝正面的凹寿门,引入眼帘的是八扇屏风,当时都是金粉彩绘,如今金粉被偷挖走,但彩绘图形仍瑰丽多彩,中间嵌入古篆吉祥文字的透雕,内容有金玉满堂、添丁进财、重门美景、富贵双全等。中落硬山顶,燕尾脊,面阔3间,进深2间,中厅两侧各2间厢房;后落硬山顶,三段式马鞍脊,为前柱廊二层楼式,中厅两侧各3间厢房。每一落的斗拱、垂柱、瓜柱、坐斗,以及梁、枋、门、窗,均有彩绘和漆金,各个角落都有交趾陶、国画和诗词等装饰门面、屋脊、廊道等,甚至有大批金粉墨宝及琉璃瓷烧就的题额、楹联,使古宅显得富丽堂皇,高贵气派。古宅院后有花园,种满花草瓜果,藤枝缠绕,风景独好。
  老宅几经损毁破败不堪
  宅子的主人老郭,叫郭世勤,今年76岁,在这个屋里住了大半个世纪。老郭说,老宅的建设者为缅甸华侨郭朝阳,是郭世勤的曾祖父的弟弟。郭朝阳出生于后浦村,后到缅甸仰光,经营大米生意。经多年艰苦创业,他的大米生意兴隆,并开办多家连锁店。经济富裕后,郭朝阳便决定在家乡兴建大宅。于是,1910年,他汇款过来,破土动工,建造郭宅。“听祖辈说,建这座宅子,一周要花费1千大洋。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老郭说,在遭受破坏前,宅子的奢华贵气,在当地罕见。郭宅建成后,郭朝阳又在屋旁建有一座“景泗堂”私塾,供乡亲子弟读书。
  据老郭介绍,民国时期,兵慌马乱,老宅在村里是最为显赫的目标,遭到兵匪的频频“光顾”,宅子里古董、家具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损毁。两岸军事对峙年代,宅子作为部队的驻扎地,文革期间,又成为村委会办公场所。近几年来,宅子连连遭窃,里面的金粉雕饰几乎全被破坏,宅子本身也破败不堪,第三落部分屋子坍塌。如今,郭家的后代都住进新房,曾经辉煌一时的豪宅成为破旧的空宅,只有老郭每天都来坐两三个小时,坚持守着祖宗的老宅。为了修缮这座老宅,老郭已经花费了所有的积蓄,“只要还有一口饭吃,我就要保住这座宅子。”
  郭家老宅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古民居的保护始终是道难解的问题,但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评价该宅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精美的装饰艺术,是一座保存较好、装饰考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闽南红砖古厝建筑。近日,集美区政府将后浦西路的郭朝阳宅(郭家老宅)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确保文物安全,为推动集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越来越重视,相信,历经百年沧桑的郭家老宅仍将立于集美,成为集美文化历史发展的一道宝贵印记。
  ▲郭家老宅俯瞰图。(林火荣/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