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两村同名西井两庙共奉关帝

时间:2013-03-09 15:47 阅读人数:

  ——记铁炉宫与圆山宫的渊源
  ◆王忠敏
  铁炉宫的得名
  铁炉宫位于集美区后溪镇西井村的北部,宫内供奉着关圣帝君,是集美区涉台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据西井村的族老介绍,铁炉宫的历史可追溯到近千年前的唐末。开闽王王审知三兄弟随王绪带领河南固始县的农民起义军入闽,落脚泉州、同安各地。为了开疆拓土的战争需要,起义军在西井村北部开设炉灶打造兵器,铁渣布满附近角落,于是当地被称为“铁场”。村中还有被称为“铁渣湾”、“铁渣仑”的多处地名保留至今,而“铁炉宫”又被称为“铁场宫”。
  明嘉靖至万历(1522-1573年)年间,又有一伙江西人在“铁场”的樟树下架起炉灶打造农具与刀枪。为了谋生的平安,他们把从家乡带来的祀奉关帝爷(据说关帝是铁匠出身的)的香火挂在樟树上祭拜,而樟树会闪闪发光。从此,打铁担便与樟树结下了不解之缘。返乡后,江西人发现忘了带回随他们漂泊了20多年的神祇,急忙返回旧地寻找,却不见其物。于是,江西人便造了一间小屋,作为保佑他们平安的神祇的栖身之所。从此,这间小屋也便成了本土乡民祭拜关帝爷的小庙而香火日渐旺盛。随时光流逝小庙也几经修缮。道光年间(1821-1850年),姜屿山(现前进村及二农一带村庄的地形,古代从白虎岩往下看似一片硕大的生姜浮在海面上,故名)众弟子集资建造了一座两落一天井的铁炉宫。从此,香火鼎盛,有求必应,声誉远扬。据说,当时人们在宫内点火烧香,一里之外的东边社的一间大厝便会发亮,那是关帝爷的神灵附在铁炉上(铁炉跑到大厝内)所致。更神奇的是,据说嘉庆年间石兜武进士吴安邦入京赴试之前曾到关帝小庙进香祈愿,夜里梦中得到关帝爷的指点而金榜题名。道光三年(1824年),吴安邦为表谢意,特献上题有“允塞天地”的牌匾一块,至今还高挂在新建的铁炉宫上。1997年,台胞黄德旺先生在确认铁炉宫是台湾圆山宫的祖庙之后捐资重建了如今的铁炉宫,增其旧制,使其大放异彩,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
  台胞的三年寻根
  圆山宫位于台湾嘉义县鹿草乡西井村,是大陆铁炉宫的分炉。那么,台湾同胞是如何找到他们的祖庙呢?这里有着一段充满神奇的故事。
  据台湾西井村圆山宫管委会主任委员、时年58岁的陈日清先生1992年回乡进香时说,他们的祖先是大陆西井村迁台的,为怀念故乡,落脚地也名西井。他是西井渡台祖的十二世孙。现在台湾的西井人有2500多人,分布到台湾各地的也不在少数。据此看来,他们祖先迁台时间应在清初的康熙年间,大约已有300多年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他们每年都有好几批人取道香港、广州回厦门寻访祖庙。原因是他们曾听同村一位98岁的老人说过,台湾西井村祖厝的案桌多年前裂开个口,撬开后发现里面刻有大陆祖宫特征的文字:“宫对铁砧石,宫后一樟树,门口一个堀;祖厝边一条(卵)石路,一个四角井。”后来,同村的黄德旺先生的母亲重病而四方求医,效果不佳。母亲嘱其回乡寻找关帝爷,替她烧香祈求平安。于是黄先生偕同其他人开始了苦苦的三年寻根之旅。
  就在要放弃的时候,1992年,在厦门市及集美区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陈日清率领的百人进香团终于在后溪镇西井村找到他们的祖庙——铁炉宫。“铁砧石”就在铁炉宫对面的坂头山上。宫后长着一棵硕大身躯的空心樟树,树干周长7米,要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合抱,直径2.3米至2.6米,洞内可躺下好几个人。据说,这樟树原来是实心的,后来有人把它当材料卖了。待买主要来砍伐的时候,却发现树神显灵变成空心的,于是买主就不要了,古樟得以保存下来。现在树身上的枝桠虽然是后来再长出来的,但枝叶依然苍翠欲滴,树龄大约有四五百年之久,是集美区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门口一个堀(池塘)虽然没有了,但填没其上的满是铁渣土。台胞们在乡亲的指引下来到村南的祖祠,门前的卵石路默默无言却已迎来送往几百年;祖祠西南角约60米处,一口四角井赫然在目。“一个四角井,一棵古樟树,两村同名西井,两宫共奉关圣帝君。”与历史完全相符!台胞们被眼前的所见震憾了。他们站在四角井边,个个热泪盈眶,苦苦寻找三年终于如愿以偿。离开时,大家都带瓶井水回家,以寄托思源之情。过后,每年都有大量的台胞来铁炉宫进香。而这时的铁炉宫已年久待修了。
  三年后,1995年的一天,台胞黄德旺先生在深夜睡眠中,梦见铁炉宫关圣帝君带领当时该宫管委会主任陈清殿来访,商请黄德旺出资整修风雨侵袭的祖庙。随后,黄德旺先生赶回铁炉宫勘察,竟与梦中所谈情况相符。于是黄先生决定出资重建,庙宇由庙方拆除,庙前道路由其兄黄诚田出资铺造,于1997年竣工。随后,黄德旺带领台湾信众近百名至铁炉宫开庙门、安神座、进香。1997年8月15日,陈日清先生特地为四角井立碑曰:“皇清奋居台湾岛,日月星亮照全球。百年之中未相逢,台陆宗亲重团圆。跨海万里寻祖宗,复修原基四角井。同西同井同祠堂,子孙遗念千万年。”

  新建的铁炉宫为两落双边护,主宫由台胞黄德旺先生出资70万人民币承建,其兄黄诚田先生捐9万人民币修庙前路。护厝由本境弟子李顺发先生捐资26万承建,陈石角先生捐资8万元建戏台一座。台胞还捐建厕所一座(3万元)、2个铜金炉(2.4万元)、宫外大金炉1个(5万元)。重建后的铁炉宫,长22.5米,宽45米,面积1000平方米。新建后的铁炉宫金碧辉煌,开阔整洁,是集美区一处耀眼的人文圣地。
  神缘引出的姻缘
  母亲的一场重病、儿子的一个梦幻,表现了台湾同胞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与拳拳赤子之心;一棵古樟树、一个四角井,见证了两岸割不断的地缘与神缘;而近百人的一次次辗转寻根之旅,也牵出了一段跨海的姻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寻根,到1997年铁炉宫的建成,台胞黄德旺先生每年都往返于两岸之间好几回。随着与家乡亲人接触的增多,黄先生深深地为大陆同胞的热情善良所感动,一个为两岸儿女牵线搭桥的念头油然涌上心头。在与家乡族老的交谈中,黄先生多次表达出想为台湾亲人寻找大陆新娘的意愿。家乡的族老们也乐于促成此事。1998年8月,族老陈忠顺介绍其灌口上头亭村一个亲威的女儿嫁给黄德旺姐姐的儿子;随后,族老陈清殿的儿媳也介绍其晋江的一个表亲与黄德旺哥哥的儿子成亲。真是“一村连接两岸情,两庙牵出美婚姻。”这段跨海的姻缘,使得两岸儿女亲上加亲,成为两岸同胞的美谈。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