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碇林院在叹息

时间:2012-10-31 16:31 阅读人数:

  ◆林兴宽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普查队在后溪深山中见到一座寺院,名碇林院。寺院宽约10米,深20多米,分为山门、天井和主殿三部分。主殿呈抬梁式结构,梁柱上有残存的描金彩绘,但被小虫啃噬得斑斑驳驳,依稀可见一些人物图案。在破旧不堪的后殿山墙前,长案桌早已损毁,半趴在地上。桌上有一尊一尺多高当代瓷塑观音和好几尊三四寸高的土地爷塑像放在那儿。
  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郑东介绍说,从这座寺庙的一些石构件来看,年代比较早,具有唐宋风格。柱子础石有莲花图案,属于唐代;正厅的梭形柱,具有宋元风格。山门里两根石龙柱,被文物窃贼偷走了。村人用砖头砌柱子顶着。庙宇经过多次维修,木质构件毁了,但石构件保存下来。从石柱的楹联和落款看,落款是清代的。郑东估计,可能是清代重修,利用了宋元时期的石柱,然后在上面重新刻字,落款为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腊月。与柱子的落款相同的,是庙门外一块断成四截的石碑。该碑长217厘米,宽62厘米,厚10厘米。石碑上刻着乾隆年间庙宇重修时香客捐赠银元数量,就像现在重修寺庙的功德碑一样。
  乾隆56年,即公元1790年,至今已200余年。虽然重修后可能有过一段时间的繁荣,但历经200多年霜晨与秋寒,如今已风光不再,庙宇周边爬满藤萝,荒草凄凄蛇虫出没。那种破败景象,只能给人留下一缕百年香火的想象。寺庙经数百年风吹雨打,外加无人居住,榫头早已腐烂,似乎轻轻一推就会倒塌。如果不是藏身深山凹,只有雨打没有风狂,早就瓦砾一堆。
  据当地居民传说,寺庙最旺盛时,有99个和尚,100个尼姑。南宋理学大师、同安主簿朱熹,曾经到那里讲过学。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