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潮平两岸阔风正千帆翔(上)

时间:2013-01-13 09:22 阅读人数:

  ◆林兴宽
  集美,一块慷慨的土地,太平洋暖流,从不吝啬它那充沛的赐予,为农业文明孕育风、霜、雨、雪。
  集美,一块豪迈的土地: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为扫荡倭寇,收复台湾,先后在这里砺兵秣马,操练民族尊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倾其所有,将“诚毅”人生,播向苦难社会。进入21世纪,坚定与激情交响,百舸争流,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上,挥师远航!
  集美,厦门六大行政区之一。天马山、仙灵旗山,是它坚实的臂膀;杏林湾、马銮湾,是它搏击的双桨,276km2土地、2镇4街57个村居,将60万儿女,揽入世纪建设大潮,澎湃向前。
  走过历史荒芜与残酷,质朴与酸辛,大地,生生不息。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裂变。
  两个台商投资区 舞动集美工业潮
  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杏林、海沧两地同时设立台商投资区。但这,几乎与集美无关:杏林投资区,属于当时的杏林区;海沧投资区,独立于集美辖区之外,打鱼的还在打鱼,种地的还在种地。3年之后,1992年12月,集美台商投资区挂牌,结束了几乎没有工业历史,开始“0”的起步。11年后,2003年9月,厦门行政区划调整,集美、杏林两区合二而一。这,是个划时代创举:杏林湾6.9 km2水域,不再一分为二,60万人民,拳头,从此攥紧在一起。
  历史,从此翻开新一页 …
  杏林台商投资区,主要以杏西、杏北为根据地,开发面积10.9km2,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5家,在250多家台资企业中,正新轮胎、路达工业、厦杏摩托、信华科技等,是其佼佼者。
  集美台商投资区,背依天马山,东临同集南路经济走廊,成片开发6.85km2,现有企业350多家,产值超过一亿元的有18家,其中台资企业200多家。
  除台资企业外,投资者还来自香港、澳门和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区划调整后,集美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国内外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落户,电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物流等支柱产业得以凸显,外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区共有经济户口30584户,其中内资企业691家,私营企业7583家,外资企业812家,农业合作社78家,其他为个体工商户。
  按照福建省开发区综合评价体系标准测算,2008年,集美、杏林两个投资区和灌口机械工业区,平均每km2项目总投资14.03亿元,每km2每年创造GDP 5.56亿元。平均每km2工业产值17亿元,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工业开发区先进水平。
  树立“亲商、尊商、重商”意识,营造“帮商、安商、富商”氛围,致力提升软、硬件环境设施建设,是区委、区政府一贯主张。
  集美工业的迅速崛起,改变的不只是GDP,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也改变了人们劳动、生活方式,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汽车 改变了灌口历史定位
  2002年,闽南八大商贸重镇灌口,历史重新定位——
  厦工机械、三圈日化等国有企业,率先在灌口推平1.47 km2土地,建设厦门机械工业制造平台。紧接着,2004年,“车轮”滚滚——厦门金龙汽车工业城建设,潮涌而来:2005年7月准时开工,2006年3月,一期投产。远期计划,年产客车1.3万辆,产值400亿元。
  灌口机械工业区,像一块磁铁,产生强大聚能效应,一大批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至沓来,落户灌口,上演着时代裂变。在5.6km2土地上,650多家企业,2011年总产值,超过杏林或集美台商投资区。
  厦门金龙,原为苏州金龙子公司,新千年后,子公司跃升为母公司,旗下南京、苏州等三家子公司,形成整车与零部件研发与生产体系。同时入驻灌口和后溪两镇的汽车配套配件厂,就达30多家。
  目前,厦门金龙已在112个国家注册商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产品外销五大洲80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进入中国100强,2012年,实现年产大、中型客车近9000辆。
  汽车,改变了灌口,同时改变灌口的,还有全国汽车越野分站赛和总决赛,灌口赛场,已成为全国越野汽车爱好者大本营,他们借助汽车运动,在这里点燃激情、释放能量。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