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琴韵风流

时间:2012-09-06 16:53 阅读人数:

  ◆陈倩如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心怀古人,我拂拭掉心上的尘埃,走进中华琴文化,追慕这种澹远闲雅的精神境界,感悟太古遗音中的琴韵风流。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路。古琴因其和、雅、清、淡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这四者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成为一代代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生动写照。
  古琴之于闽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绵长。魏晋风流时,飘飞着的是嵇康广陵绝唱的声响;高山流水旁,流淌着的是伯牙为子期而绝弦的传奇;绿绮琴边,演绎着的是司马相如《凤求凰》的佳话。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古琴弦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塘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古琴弦上跳动的律。古琴注定只是在墨客骚人,隐者高士中流淌的画。
  我常碰到许多人问我:“古琴是不是古筝?”因为筝容易见到,人们便在想象中用古筝去取代古琴,但两者大异其趣。古琴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乐器,历来只为一些具有出世倾向的文人所染指,我很喜欢费秉勋先生在《老叟学琴》中这样比喻它们的区别:“古琴是在深闺中写诗作画的薛涛、李清照;古筝是穿着流行服装在大街上招摇的歌星。”此说法一语道出了古琴的斥俗之处,风流所在。
  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弹琴者必须拥有玉德。“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精髓。陶渊明的“但识琴上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正是这道理。
  因了厦门龙人琴坊的存在,我有幸与古琴结缘。学古琴是一条接近古人的有效途径。从识减字谱开始,我不禁折服于古琴弹奏的博大精深。它只用一些汉字的胳膊腿在一起装配,就把弹奏过程中左右手如何配合,弹第几弦,按第几徽,左手用哪个指头以及如何按、绰、注、淌、豆,右手用哪个指头以及如何抹、挑、勾、剔、打标示得清清楚楚。弹习古琴,让我对琴韵的风流有了深深体会。每次弹着弹着全身心就进入了某种境界,仿佛自己超尘成了神仙。虽然我勉强弹成的只是几支简单的曲子,离登堂入室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我总能在琴声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不管是自弄、自罢中,还是“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都能领悟到古琴曲中冲和疏淡的风流雅致。
  千古的古琴,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在这空虚浮躁的年代,古琴像是被不停搓揉的花瓣,在落花流水中日渐式微。
  远去的,消逝了;但我相信,古琴韵的风流,却在行走中积淀,生生永不息!在这个城市中,在古琴文化爱好者的推动下,在政府对宣扬古琴文化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下,会有更多的人静下心来,在琴韵上刻画性灵的高雅风流,并蓄势着古琴这一闽南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振兴!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