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幸运的邂逅------回忆陈校主嘉庚先生

时间:2012-07-08 17:52 阅读人数:

  1954年,我同弟弟一起考进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第二年,我们就见到崇仰已久,从北京开会归来的陈嘉庚先生,并有幸在福南堂一次学生大会上聆听先生的教诲。
  时隔近六十年,每次忆起,先生拳拳的爱国心声,先生谆谆的教导,先生容光焕发的风采,都历历在目,恍若就在昨天。
  当时鹰厦铁路正在兴建,高集海堤快速推进,敌机不断飞来骚扰,但先生却乐观地用笑谈的口吻说,我们正在建设,有人却要破坏,一正一邪,老天看得见。违反人心的事都不会有好结果。统一建国是民心所向的事,但有人就是看不见,还要封锁,还要来炸,炸海堤,炸铁路,这样顽固,怎能不亡?
  先生从鹰厦铁路谈到国家的振兴大计。他用自己艰苦创业的例子勉励莘莘学子要热爱国家,要刻苦求学。贯穿先生讲话的主旋律是“刻苦、爱国”四个字。他说抗战时期,重庆请他吃饭,一顿就花去几百元;而延安请他吃饭只花几块钱。仅从这一点看,就能预见希望在哪方。历史也已经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他要求集美学校的同学们都来做一个有希望的人,磨砺意志,勤俭读书,造就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先生还以真挚的感情赞颂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北京开会时,周总理赠他一件皮毛背心,他激动地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他将永久珍藏起来。
  最后,他满怀信心向同学们预言:中国一定会以她的强大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这次集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先生讲话结晶出来的永远是“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的训示。
  当时我们住在水产学校的“红楼”。走出宿舍,是一径斜坡的石板小路。不到一百米,便是先生在集美的住处。那是一幢两层的普通砖房,没有花园,没有草坪。墙内两株白玉兰,门前一棵龙眼树。这同居民区住宅大致一般。对一位聚资千万,享誉海内外的爱国华侨而言,这样简朴的住宅,不能不给我们这些初谙时事的学生予巨大而特殊的感染力。因为是邻居,我们从先生身上感染到的这种力度似乎更为强烈。
  先生时常巡视学村,每次走遍学村各校至少也有十里路,但先生从来都是步行。他拄着一柄手杖,神采奕奕地穿行在校际之间的小路上,不时对身边的秘书嘱咐着什么。
  有一次我做完实验,从学村的科学馆出来,同教鱼类学的老师一起回红楼,迎面就遇到嘉庚先生。在我们让道的当时,先生竟先向我们点头打招呼。在知道我们刚做完“亲鲤催青”实验后,先生很随和地问我什么是“催青”,亲鱼什么时候才算成熟,“催青素”怎么提炼。然后又认真地征询那位老师对科学馆实验条件的意见。最后提到“振兴渔航”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勉励我们都要尽职尽力。
  短暂的晤面,简洁的话语,慈祥的笑容,热诚的关怀,成了我至今忘不掉的珍贵一刻。
  先生的言行当时在同学中常传为佳话,并予鞭策。仅就我们养殖科301班的“班风”便可见一斑。我们全班41位同学都很好学上进,能读书能吃苦。每次实习以后都受到实习单位的赞扬,称道是“有出息的水产新一代”。毕业分配时,大家都争相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时我报名到还比较落后的安徽,就有这种“嘉庚精神”的驱动。几十年来,我们在安徽的同学都没辱没这种精神的光彩,在岗位上既是骨干又是排头兵,在各自职位上实现先生的期望。我们常自豪地说:我们是集美学校发散出来的种子,我们的校主就是陈嘉庚先生。
  明年是集美学校创建的一百周年,校友们相互转告,欣喜异常。有的准备重返学村回首往事;有的打算沿着那条先生巡视,我们称之为“嘉庚小路”的路线去寻找先生的足迹。我自然更不例外,往事的忆念使我心中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那鳌园纪念碑的雄风,先生陵墓的安详;那石板小路的邂逅,旧式二层楼房的灯光;那福南堂里宏音的回响,那科学馆前难忘的谈话,都倏然浮现在眼前。
  我已从江南的内地芜湖回到集美暂居,谨以自己的拙笨的文笔,重写出这段梦中的记忆,为祭奠我所崇敬的先生,为给母校的百岁生日致予祝愿,祝愿母校永远“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陈开锡)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