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印尼的春节

时间:2012-03-04 11:02 阅读人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这脍炙人口的诗篇,道出了中国百姓在岁末年首,辞旧迎新的景象。中国千年的农耕文化,丰富了春节文化的内涵,赋予人们独特的春节情怀。我们远在印尼的华人华侨,生于斯,长于斯,已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八代、十代的龙的传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三十多年华文、华俗被禁锢的岁月。如今,印尼政府已正式宣布春节为法定假日,我们可以和全球华人共享欢度春节的快乐,这确实是我们印尼华族特大幸事。我们海外华人,更明确地说是印尼华族,深深地感受到:唯有春节最能体现海外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唯有春节的迎新传统最能让我们留下一个最顽强及最深沉的中华文化记忆。
  今年是龙年。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持续和发展,让中华民族对“龙”寄托了特殊的感情。今年印尼华人过的春节似乎比往年更气派些,龙腾虎跃,一派盛世景象。节日期间,贺年装饰纷纷亮相,处处张灯结采,推陈出新,为龙年春节披上富有传统色彩的盛妆,既大气又亮丽。
  我们印尼多数华族家庭,成员众多,平时虽不完全是四代一起生活,但除夕夜或大年初一,仍然保持三代、四代同堂吃团圆饭的习俗。大家相信那是一年最有意义的一餐。家家祭祖,很多人到庙堂烧香祈福求财求平安。庙堂里挤满善男信女,其中不乏友族朋友。这可是春节的大景观。人们向老人分发红包,表示尊敬,给小孩压岁钱,为他们祝福。也许是因为华俗被禁锢了三十多年的缘故,我们春节送礼不像在中国有那么多的礼节。春节前夕,中国来的碰柑,芦柑,苹果,梨子充斥市场。这些水果经济实惠,是春节送礼的最佳选择。相互拜年也是我们华人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我们在亲人,亲友间相互拜年。随着民主改革的进展,宗乡会、校友会、三语学校、华文补习学校及各种文化、商业组织纷纷成立,春节团拜活动搞得更加红红火火。有的在各自的会所、学校,有的在酒店、餐厅或商场,举行团拜会,少则两三百人,多则几千人。大家拜年联谊,恭贺新禧。除了迎春歌舞,三语学校的儿童华语节目也派上用场,为大家所喜爱。太极拳、太极扇,舞龙舞狮更为春节添上中华文化的色彩。很多宗乡会馆的妇女部,在团拜活动中使出浑身解数,亮出拿手绝活,让宗亲、乡亲品尝地道的中国家乡菜肴。老人高兴,小孩尝新。春节聚餐让大家感受和传承中国家乡的饮食文化。近几年来,很多群团组织首领、华社精英,借春节拜年的平台,与当地政府首长、友族贤达、文化界人士,以及邻里民众举行跨族群,跨宗教的同庆同乐活动,促进多元社会中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团圆饭,发红包,祭祖求福,拜年联谊等传统习俗的持续,充分体现了华人重人伦亲情的家庭价值观。
  今年在雅加达举办的龙年国际龙书画大展,更是盛况空前,不但有印尼书画界人士参加,还引来欧、美、亚等十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前来共襄盛举。这使海外的春节文化透出淡雅而绵长的翰墨韵味。还有一些组织群体,在诸多的春节活动中,选择到孤儿院、养老院、残障院,与不幸的老人、小孩共度佳节,给他们带去笑容,怀着感恩的心给他们分发爱心礼包,为他们祝福,和他们分享“春满人间”的温暖。
  印尼没有赏花灯、闹元宵的习俗。但元宵节当天,所有的华人家庭都无一例外地享用印尼菜肴cap goh mei,即闽南话的“十五晚”。大家吃用香蕉叶包的蒸饭团,就加哩鸡,香料烩牛肉,椰汁煮嫩荀,尝各种小菜。这道地道的印尼菜肴,如今却成为印尼元宵节的一个重要符号。真有意思!也令人费解!
  在印尼,春节期间,所有的公共场所,不论是商贸大厦还是机场、酒店,到处都可以看到用印尼语写的横幅,上面写着gong hoi fat choi,或gong xi fa cai,即“恭喜发财”。这已成为印尼各族人士向我们华族拜年的专用语。我想这很可能开始于本世纪之初。那时,政府刚准许我们过春节,人们学香港人,用“恭喜发财”来相互道贺,于是这习俗就这么延续了下来。因为印尼政府对华族的认同,对华文华俗的重视,春节文化已渐渐为全国民众所接受。为民族和谐,我们印尼华族,有必要很智慧地传承和发扬春节文化里的重亲情,传友谊的人伦核心价值观,认真梳理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扬弃、创新,与当地文化相融汇合,才能共同拥有开放,宽容,而富有印尼华族文化创意的春节;只有全民同乐,春节才能真正成为印尼多元文化中的重要节日。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强势崛起。春节已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春节,而已成为印尼华族的春节,世界华侨、华人的春节,而且还将转型成为全球化的春节。普天同庆,祝愿中国春节特有的人伦情怀能让世界更温馨,更美好。(印尼 廖彩珍)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