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老报人传经通讯员获宝

时间:2012-02-26 09:53 阅读人数:

  ——资深记者集美报通讯员新闻报道培训授课印象记

  真实:新闻的灵魂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和记者一样,通讯员须养成坚持实地采访的好习惯,不得依据未经核实的社会传闻等非第一手材料编发新闻;开展批评性报道,则至少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在认真核实后保存各方相关证据。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准确。”《厦门日报》高级记者洪涛在为集美报社采编人员和基层通讯员授课时,用《怎么去发现新闻?》为题开讲。
  “处处留心皆新闻,就看是否有心人”。洪涛说,通常,“与众不同”俗称新闻。作为通讯员,身处基层一线或单位部门,很多鲜活的新闻就发生在身边,这就要求大家要有“好奇心”、“千里眼”和“顺风耳”、“勤跑腿”。如:懂得从群众生活中、百姓话语间,从会议上、活动中寻找新闻素材;善于从单位的简报、信息、报告、总结材料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各种不同场合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
  “始终要把握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成为‘浮云’。因为新闻的真实,报纸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集美报的定位精在‘接地气’、贵在‘聚人气’、重在‘壮生气’,所以,同样要求广大记者通讯员身体力行。”培训授课时,洪涛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让广大通讯员受益匪浅,而且使大家心中感觉多了一份责任。
  锤炼:加钢又淬火

  发现好的线索、有了好的素材,怎样采写成好的稿件?接着,洪涛列举自己两件新闻代表作品与大家分享:全国副省级报刊一等奖作品《最后的党费》,说的是主人翁厦门某事业单位一位年仅38岁的人事干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已至晚期,病榻上他拉着妻子的手说:“个人成长进步,终归于组织教育培养,请将我最后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当作党费交给组织……”随后妻子噙着泪花,完成丈夫遗愿。洪涛为采写好这篇稿件先后两次往返病人单位、医院,然后一气呵成。文稿不长,催人泪下,激人奋进。
  华东地区新闻大赛作品《闪光的金项链》,则报道的是厦门一对新婚不久的市民,得知重庆水灾严重,毅然将自己的新婚礼服及其他衣物打包捐赠给受灾群众御寒过冬,结果灾民穿衣时发现衣兜里有一条金项链。“衣服可留下,项链一定得退还……”灾民先后找到村、镇及当地民政部门,后又与厦门市有关部门自上而下再三联系,几经辗转周折。由此,这条金项链串起一颗颗爱心……故事曲折,感人至深,意义邃远。
  “这些稿件,都经过深入采访、反复修改才见报并获奖的。”有的新闻稿件宜短,把新闻事实交代清楚即可,有的则要深度挖掘甚至跟踪报道。总之,要有一股“潜下水去捉活鱼”的精气神。听着、记着,培训学员深受启发,觉得会发现好的素材、能采写出好的稿件,非得下苦功、多磨练才行。
  坚守:任重而道远

  针对当前有的读者、网民私下议论甚至疑惑:“网络日益发达时代,平面媒体的报纸刊物,受众几何?”;“高端技术日趋成熟,现代信息已从空间立体覆盖,报纸是否逐步走向消亡?”
  对此,洪涛认为,就电脑而言,确实比报纸有着“时效快如闪电、容量大若无底”优势,有时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报刊征订与发行。但是,报纸拥有电脑不可替代的“真实性、更直观,纪念性、便收藏”等优势。至于试问“在今后或是更加长远一段时期,报纸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回答:早期电视的出现、眼下电脑的普及,为啥电影还在放映!洪涛说:“作为记者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没有错!” 
  “集美报始终坚持‘立足本地、面向侨台、兼顾各方’办报宗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反映并准确报道集美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两个文明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和经验,成效显著,得到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媒体充分肯定,以及海内外读者积极评价,广大通讯员功不可没。”《厦门日报》高级记者吴奕纯热情洋溢的讲课,也给通讯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嘱咐通讯员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样:文稿短些、短些、再短些;采写深入、深入、再深入。(吴会明)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