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郭家后裔与《南侨回忆录》手稿

时间:2012-02-19 09:06 阅读人数:

  《南侨回忆录》是陈嘉庚先生的传世之作。1942年,新加坡沦陷,陈嘉庚先生避难印尼爪哇。在日本宪兵队的追捕下,他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但就是在险恶的情况下,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和厦大校友黄丹季、郭应麟和林翠锦夫妇等的掩护下,于1943年开始着手写作这部不朽之作。《南侨回忆录》全文40万字。该书的手稿现存于集美陈嘉庚纪念馆,是陈嘉庚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这部手稿,全书共分十册,由十分工整的毛笔小楷写就。在随时可能被日寇军警搜查或拘捕的情况下,陈嘉庚先生竟能气定神闲地用蝇头小楷写成如此长篇,可见陈嘉庚先生非凡的气度和胆识;这样的鸿篇巨著,传世史书,是陈嘉庚先生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没有人可以商讨,全凭记忆写成的,可见先生记忆超群。这部手稿是近现代华侨史最权威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文献之一。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部手稿也是陈嘉庚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陈嘉庚先生从匿居中走出来,返回新加坡。离开爪哇玛琅前,他将亲自誊写、亲手装订的一份书稿,共十本,交给校友郭应麟、林翠锦夫妇保存。为防不测,郭应麟夫妇把手稿装进一个大玻璃瓶,封好,深埋在自家后花园的树下。就这样,他们以自己的智慧换来了这份手稿的完整。
  去年10月26日,陈嘉庚纪念馆迎来了郭应麟、林翠锦夫妇的后代——女儿郭一志、郭一心和儿子郭一飞。两位女儿现居印尼,儿子是厦大退休教授。他们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看到了他们父母保存的陈嘉庚先生《南侨回忆录》的手稿展现在展柜里,不禁想起当年护送手稿回大陆的情景。
  郭一心是郭家的小女儿,她回忆说:1983年,她要前往香港。临行时,妈妈林翠锦从橱子里拿出一大叠有点发黄的书交给她,那就是《南侨回忆录》的手稿,共九本。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要她把书稿交给林桑浦先生,不得有误。大女儿郭一志接着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她首次回国。妈妈委托她带回一本手稿,这就是《南侨回忆录》的第十本手稿。她把这最后的一本手稿交给在厦大任教的哥哥郭一飞。郭一飞把手稿辗转交到了相关部门。这份《南侨回忆录》,历经战争与排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完整地交给了集美学校委员会珍藏。
  今日,手稿能完好无缺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多亏了郭应麟、林翠锦夫妇。这对夫妇为保护陈嘉庚先生,承担了极大的风险。陈嘉庚先生在玛琅避难期间,化名“李文雪”。是郭应麟事先将“李文雪”名字登入他夫妇俩在泗水的丽都礼品公司户口簿内。这样,“李文雪”就成了战前迁入爪哇,在泗水住过五年的居民,并取得了身份证。郭应麟、林翠锦夫妇为保护陈嘉庚先生、保护《南侨回忆录》的手稿立了大功,他们的后代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都像父母一样,朴实,低调,每次回来和离开都静悄悄的,不愿惊动别人。两姐妹在到陈嘉庚纪念馆的第二天,就要返回印尼。纪念馆馆长陈呈不无遗憾地说:“以后你们回国,应该提早与我们联系。我们就像一家人。”两姐妹说:“你们都很忙。怎敢打扰。”如此朴实、低调的话语,传承着郭家的淳朴、低调的家风。(陈雪红)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