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从“福乐家园”看集美的社会救助“绿洲计划”

时间:2011-09-26 16:14 阅读人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

  小尤今年30多岁,属于二度智障人士,穿着黄色的T恤衫看起来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到集美福乐家园边康复边做手工已经有两年了。在集美福乐家园还有二十多位象小尤这样的弱势人士,他们边接受康复训练,边做手工,还能享受政府每人每天20元的午餐和交通补贴。9月23日,记者随政协委员走进位于杏林的“福乐家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里向一些企业拿了一些简单的手工活,比如穿购物袋的绳线、做拉链头等,简单的手工既练手也练脑,同时减轻他们家人的负担。
  区民政局局长陈世含介绍说,目前在侨英、杏滨等街道也在选址,提供类似福乐家园这样的机构,帮助当地的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同时,集美区也正在筹划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
  近几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体系的新形式,深入实施社会救助“绿洲计划”,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仅去年至今,集美区“绿洲计划”财政支出共2.2亿元,惠及27.7万人次,集美区委区政府通过这一计划把温暖送进了困难群众的心坎里,成为福建省惟一获得“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县(市、区)”称号的县(区)。
  在《集美区救助“绿洲计划”文件选编》(2011年7月出版)的书里,记者看到,《选编》汇集了自2005年集美区推出的综合性文件、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害救援、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司法救助、就业救助、康复救助、社会互助、养老补助等13项70个文件,以制度的形式构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各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社会扶助帮困制度为补充的政策保障体系,从而形成“财政资金为主、社会捐献为辅、志愿服务结合”的财力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吃、穿、住、行、医、就学、就业、养老、法律援助等实际问题。像今年由于物价指数不断上涨,    集美区及时启动保障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生活价格临时补贴金,减少困难群众承受的高物价压力。今年7月,区政府特拨生活价格临时补贴金108万元,惠及1841户共4685名低收入群众。有两类人群在集美区“绿洲计划”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心系千万家,一类是智障人士,一类是老年人。除了为高龄老人发放津贴,创造性地推出“老无忧”贷款参保,基本实现被征地人基本养老保障全覆盖,以及探索居家养老的有效办法外,集美区还将于今年四季度启用集美区社会福利中心。
  据介绍,社会福利中心位于灌口仙灵旗山脚下的田头村枋塘村,是福建省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之一,总投资4200多万元,将开设有综合服务功能区,配套有厨房、餐厅、洗衣房、医疗室、多功能活动场所及办公区域等;老年人自理功能区;公费老年人居住功能区、老年人介助功能区、介护功能区等,接收老年人入住,集中为“三无”、“五保户”等中低收入的老年人、残疾人的养护、托管及康复等综合服务提供保障。(刘德英)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