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把安置房建成百姓幸福家园

时间:2012-01-09 10:58 阅读人数:

  倪超带队视察英村、兑山安置房,为英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揭牌

  2011年12月31日,区委书记倪超,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陈甦帆,副区长王良睦等区领导视察英村、兑山安置房,参加英村社区服务中心和英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揭牌仪式,并与社区干部座谈。
  英村安置房是集美区最早的安置房项目之一,位于理工南路北侧,总用地面积8.0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9万平方米,共有1278套安置房,去年6月交房,目前已有400多户入住。小区内配有幼儿园、 篮球场、门球场、配电房、农贸市场等。兑山安置房位于理工南路南侧,总用地面积14.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1万平方米,共32幢1656套安置房。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配电房、购物商场等。
  倪超对英村、兑山安置房的视察情况表示满意。她强调,区委区政府把安置房的建设、管理、配套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新城建设的“四高”要求,集美的安置房小区也要提高标准,要比岛内一般小区还要建得好,管得好。目前我区已安排380万平方米3万套共21处安置房,解决被征地农民安置问题。英村社区安置房是集美安置房小区的一个样板,英村社区服务中心和英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从11月建设以来,不到2个月时间就初见成效。今后其他几个社区也要朝这个目标努力。倪超要求,英村社区安置房后续的配套建设也应跟上。卫生服务站应及时起用,让老百姓看病便捷。学校、幼儿园今年9月1日务必开始招生;市政公交要增加线路,方便百姓出行,地下通道要抓紧打通,便民的商店、农贸市场等要赶紧开起来。物业管理一定要到位,要比岛内一般小区还要管得好;文体设施要充分利用,开展各种经常性活动,更好地服务安置房小区的居民。
  倪超说,被征地人员从农村到城市,从村民变居民,居住的小区是他们完成这种转化的第一平台,如何顺利完成转化,“新家园”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安置房的管理经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集美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积极摸索、总结经验,通过社区管理和社区文化建设,让大家逐步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和城市生活“接轨”。 (官文捷)
  》》》相关链接

  英村社区服务中心

  英村社区服务中心于2012年1月1日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99万元,面积1178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二楼是集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分馆,藏书6000册,并与集美图书馆联网,建成包含普通阅览区、儿童阅览区和电子阅览区的现代化公共阅读空间。此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包含服务大厅、社区办公区、文体活动区等功能区。
  英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英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为270平方米,目前已有5名医务人员就位,设有全科诊室、心电图室、输液室、冷链室和药房,负责常见病治疗、慢病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档案的建立及健康教育的宣传等,基本可以满足住户买药和看小病的需求,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联系大医院。(官文捷)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