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台港澳侨专委视察集美台外企

时间:2010-12-20 17:10 阅读人数:

  许多委员认为集美区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企业布局凌乱、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普工流动性大等问题

  本报讯 区政协台港澳侨专委日前深入集美台外资企业调研视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反映和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为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出谋献策。
  在外商独资企业厦门集胜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委员们看到这家从事电子面板用材、冷热轧板、镀面钢板等材料的加工企业,主要客户群包括中华映管、友达光电、丰田汽车等,今年前十个月产值9000万元。但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受到厂房空间制约。他们希望能规划另一块空地作为二厂。台资华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后溪投资3.3亿元置地150亩,建设安全气囊布新厂房,项目投产后年销售产值约6亿元,年利税可达4500万元,可解决劳动就业270多人,企业新的研发中心目前也正在加紧前期工作。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集美区工业地位突出,对全区GDP的贡献度比重在60%以上,工业效益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形成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元器件和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初具雏形,各园区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然而,工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布局凌乱、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普工流动性大等问题。为此,委员们认为,我区对工业企业扶持措施到位,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不断完善软硬件配套,使投资者增至扩产的意愿不断增强,今后应该更加重视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协委员姚明从企业家的角度,认为国内以后最缺的还是劳动力,其断言劳力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最稀缺的产品,劳力培养和劳动力成本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瓶颈,因此建议集美区尝试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聘请外劳,以解决目前普工难招、企业留不住人的困局。有政协委员也建议,政府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劳力政策留住技术工人、蓝领工人,使其真正成为集美人。政协委员还建议我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出台完善扶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区政协副主席陈忠信认为集美企业未来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用地紧张制约后劲;国际环境变化不容乐观;用工紧张;交通、仓储等物流产业尚未形成良好格局等,他表示将收集更多信息上报区政府,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当天,副区长王良睦等陪同视察。(本报记者 刘德英)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