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马路天使”朱小春的故事

时间:2010-10-31 17:24 阅读人数:

  10月26日是中国环卫工人节。在厦门市表彰的环卫工人中,有一位叫朱小春的女工,她在集美乐当“马路天使”16年。
  1995年,下岗女工朱小春正值风华正茂。然而她却选择了工资微薄、工作辛苦的环卫工作,加入环卫这一特殊的行业。亲戚朋友对环卫工作都有偏见,她却觉得,环卫工作虽脏苦累,却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会用劳动证明我自己。从此,她便与街道清扫、垃圾收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事一线清扫保洁工作十六年来,她时刻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每天比别人来得早,走得晚。以勤扫、勤运、勤保洁的实际行动,做好每日的清扫保洁工作。她常说:“人弃我取,但遗憾的是取之不尽”。无论是清扫工作,还是领导交办其他任务,她都毫不推迟,认真对待;不管是每一次的“创卫”“创文明”大检查,或是迎“9.8”、国庆等重大节庆,还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她总能舍小家顾大家,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1999年第14号特大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树枝、遮阳篷、塑料、玻璃碎片等铺天盖地,一片狼籍,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她和工友们连续加班,不顾疲劳,坚持清扫垃圾、搬运杂物、清理污泥、冲洗路面,使灾后的路面及时恢复整洁。她对工作一丝不苟,甚至受到人身攻击的威胁也毫不畏缩。2010年6月9日,她在纺织东路清扫作业时,发现沿街店面门口乱张贴广告,她立即上前将张贴清除,同时向店主宣传不能随意乱张贴。但店主不理解并冲出店面恶言辱骂,一再指责环卫工人凭什么将他的广告撕掉,并扬言要殴打环卫工人,单位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及时赶到向店主耐心讲解《厦门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沟通后才避免事态激化。
  2001年,朱小春被姐妹们推上清扫班长“宝座”,她更是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了提高保洁质量与效率,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她经常召开小组会议与大家共商对策。为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她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她们。
  班组里曾有两位姑娘的作业区常常要“补课”。朱小春了解到是因为年轻姑娘觉得低人一等,尤其怕见熟人。于是她多次找两位姑娘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她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使两位姑娘工作积极肯干,重活脏活主动请缨。在2008年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她主动到单位捐款,并带动班组及其她环卫工人积极参与献出爱心。她助人为乐,每遇组员生病或有事请假,组员们都会主动伸出援手,或去看望或代班,没有一句怨言,互帮互助的风气在小组里蔚然成风,和谐的氛围向四周传播。
  她带领的班组既团结又和谐,实干巧干。在保洁过程中,她们主动与周边沿街店家做邻居、交朋友,向市民宣传《厦门市十不准规定》和《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劝导不文明行为,取得群众支持和理解,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创卫工作的氛围。在每月市、区和街道等市容考评明查暗访的检查中都能保持优秀成绩,受到了领导及周边市民的好评。2005年,厦门市开展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活动,各项检查考评接连不断,卫生保洁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连续12小时的高温清扫保洁让人疲惫不堪,她没有半句怨言,更是以路为家,带领组员一心扑在了工作上,使责任路段在上级的多次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
  16年的“马路天使”,练就了朱小春的工作意志。她从来没有请过假,小疼小病就咬咬牙坚持着,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到医院挂两瓶点滴,然后又走上那熟悉而普通的工作岗位。
  2006年的一天傍晚,朱小春在路上被一辆汽车刮倒。送进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脑袋中有个大如鸡蛋的纤维瘤。在此之前,她常有头疼的小毛病,却不当一回事。医生建议急需到广州军医大学做伽马刀手术切除纤维瘤,这也是她工作十多年来第一次请假。手术后的第六天,她又回到工作岗位,领导、同事都不放心,想让她多休息几天,她说:“少我一人,路面我相信能行,但多我一人,路面会更加整洁。”
  2009年7月迎接国家文明指数测评期间,她婆婆生病住院一个多月,衣食无法自理需要人照顾,为了顾全大局,她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再赶回家为婆婆擦洗、喂药,经常累得腰酸背痛,但是隔天一早又赶紧去上班,也从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耽误过工作。(集美区环卫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