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关于《地名趣对》与郑敏雅先生商榷

时间:2010-10-02 11:25 阅读人数:

  9月27日,《集美报》刊出集大教授郑敏雅先生《读集美报<地名趣对>答案一文有感》(以下简称《有感》)。作为原文搜集者,一,对《有感》作者不吝赐教,表示感谢;其次,对其中某些看法,作点探讨。
  今年4月19日,《集美报》不吝版面,刊出《地名趣对》征对稿,敬请“有兴趣者,不妨一试”。并要求“所搜集地名对,仅限于县级(市、区)以上和山川名称及个别名镇,不包括省级名称”。同时要求“讲究词性,即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虚词等,必须用相同的词性来对应;此外,还讲究天文、地理、花木、鸟兽、虫鱼,以及历史、人物、朝代、或器物、成语出典等进行相对”。此后,《集美报》于7月26日刊出《地名趣对<答案>》。
  以上说明,《有感》作者也许没看到,但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征对所列地名,均限于这一范围。这是因为,据民政部统计,两岸四地,所有省市县区已达2800多个,如果加上乡镇一级,总数达4-5万个,即使记忆再好的地理学家,也无法一一数清。
  以下先从《有感》第一部分“同义对”说起。将“虎丘———鹿邑”改为“虎丘—龙山”,各有千秋,难置与否;将“龙门-鱼台”改为“龙门—凤台”,确实改的好。对于将“赤峰-青岛”改为“赤峰—青山/青岩”,以及将“西平———南安”改为“西平———东升/东陵”及其他如麦市、东冲、杉岭8个地名,都在县级以下,不合要求。其二,原对“裕民—惠农”,都是“形+名”,改为“裕民—富庶”,不仅词理不通,且富庶县已被明代所废。第三,“西平———南安”中的“西”与“南”,同是方位词。“平”与“安”,都是形容词。当然,西平还可以和东安/北安相对,可是,“升”与“陵”,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改后与“平/安”词性不同。
  第二部分“反义对”。原对“湛江-墨玉”,看似有趣,但相去太远,惭愧。《有感》改为“浑江”,也不行,因为这不是双连对,后两个字都是“江”字,没意思。关于“阴山———阳泉”,阴对阳,山对水,《有感》改为“阳城”,反而不如原对。另外三个都是小地名,不提。
  关于双连对“兴仁/兴义———建德/旌德”,只能算作趣对。《有感》改为“昌吉/昌明”,笔者认为不宜。一是“仁义道德”词性一体,二是“兴、建、旌”在本对中都是动词,“昌”字是形容词,而且“吉”与“明”和“仁义德”词性不同,词义也不同。
  对“对子”,可分为绝对、佳对、巧对(妙对)、趣对等多种。
  “三门峡———九寨沟”本属绝对。《有感》改为“三门峡———四岔口”,离谱了。原因如下:一,“三、九”在汉语言文字中,属于“大”数字和吉祥数字。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如“三炷香”,“三磕头”等等;二、“九”是三的倍数,还有“九重天”、“九五之尊”等说法;此外,“门”与“寨”都属于居所,“沟”和“峡”同属一类物。而改用“岔”和“口”,不伦不类。
  实际上,古往今来,很多佳对都没有严格遵守词性。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熟悉的人太多了。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四句,表面看来,每个句子的前两个字,都互不相关,实际上,都是山河的名称,对工严谨;只有“泥”字,被形容词化了———“像泥巴块一样”,这就和“细”对应了起来。而若加以深究,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类绝对,少之又少。
  同理,《集美报》可以对《散文家》或厦门台、北京台,但不能对中央台,虽然都是媒体,但“集美”是地名,“中央”不是地名。而且只能算巧对或趣对。这也和《声律启蒙》开篇所展示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一样,允许存小异,务必求大同。
  我国地名丰富,百态千姿,可若要100%严格对仗,寥寥无几。因此取名“趣对”,目的也在于此。《有感》认为《地名趣对》“规格概念模糊,是个不足之处”,很是中肯,内中有些对子,缺乏仔细推敲;至于“如此等等规格不一,这就是趣对的不严格”,这一点,把“趣对”当严对了,是对“趣对”的误解。(林兴宽)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