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集美温旧居

时间:2010-08-22 16:16 阅读人数:

  ——献给即将到来的教师节 
  “郎厝起学堂,郎厝郎(人)安排去学堂作校工”,这是爱国忧民的陈嘉庚先生的嘱咐(闽南语)。上世纪五十年代,集美学校大规模征地扩建,学校用工已安排不下所有失地劳力。政府采纳了嘉庚先生的建议,建立杏林工业区,建设劳力密集型的厦门纺织厂。妻子下乡返厦就安排在那里工作。结婚后,妻子从集体宿舍搬进了“贫民窟”。
  “贫民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传媒称美国贫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当年母子宿舍区超乎寻常的简陋,人们也称其“贫民窟”。杏林的“贫民窟”是一栋栋顶盖水泥瓦的土坯房连片而成。每栋平房砌成十多二十爿,每爿又用两米多高的墙隔成南北两间供两户住。每两栋平房之间又揳进一列二米高的厨房,每列厨房相对砌成与平房一样的爿数,每爿又同样隔成南北两格与每间平房配成套。平房屋檐下是公用通道。平房的屋檐伸到厨房屋盖上,平房接厨房,厨房接平房,厨房平房联成片。
  “贫民窟”虽简陋,我能进住却是幸运的。那时候我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瘦教师”要不是沾了妻子的光,住进这公房,那上无片瓦可遮阳光,可真要成“最光辉”的了。称你“瘦教师”算是文明了。“瘦”即是穷,穷教师哪会有自己的房子?学校也无法建公房租给教师住。教师穷,月收入比工人低,有的教师因买5分钱青菜用了两个午餐而被传说为用了两天,成了节俭的典型。教师粮食供应也比工人少,每月24斤,三十天计算每餐只有二两多。上街吃碗点心买点饼干,要不是偷偷去买“黑市”(高价)粮票,正餐只能(以)“瓜菜代”(粮食)了。教师有的因大月(31天)周末回家少交二两半的粮票,就引发了家人的不满;有的要结婚,女方的条件是给60元买喜糖,可其家人怕他还不起,硬逼着他与家人签订结婚用款合同,否则就不给完婚。更有教师因“寒酸”没巴结权势而遭污蔑诽谤和迫害。所说教师的遭遇或许只是个案,但绝不是虚构的危言耸听!当时教师社会地位就是排列在最末的第九位,唤你“老九”还不够,前面还要加个“臭”。
  来到杏林,在楼丛里找到了纺织厂的大门。门址没变,当年的“贫民窟”的方位自然明确了。在纺织厂东围墙以东,宽阔的水泥路面的纺织路——当年污水横流的泥泞小道以西,正耸立着一栋栋富丽堂皇的住宅楼。这里正是当年“贫民窟”的所在地!带着惊喜的心情在住宅区里漫步,认真细看,7层高的大楼共有11栋。大楼墙脚的碑记告诉我,这些住宅楼是在杏林台商投资区建立之后建起的。放眼瞻顾,只见块块楼前绿地青草如茵,树木翠绿。而开阔的绿地使栋栋楼房从上到下层层阳光普照,户户门明窗亮。这样好的居住环境并不亚于我现今住的教师住宅楼!本想再探访楼内格局,可一想外观不差,内在该也是差不了多少,于是作罢。现今我居住的是三房二厅的套房,而单那储物间就比当年“贫民窟”的那套房还大一倍多!这回妻子算是沾了教师的光了。
  温旧居赏新宅,如果说我能住进新居是民众对我的尊敬,是为人师表善者得报,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那么,同“贫民窟”工人住宅的变迁一样却都是发生在杏林台商投资区建立之后的年代啊!(集美退休老教师 陈新杰)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