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市领导调研集美区三农工作

时间:2011-03-21 08:59 阅读人数:

  詹沧洲要求,集美区要把增收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中起领先带头作用

  去年集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7元,同比增加1211元,增长9.3%,实现连续六年递增并稳居全市首位。今年,集美区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增长12%的目标。3月1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到集美区就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和农业农村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要求集美区要始终把增收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月分析、季检查制度并加大督查力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力确保农民增收12%,力争实现15000元,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起到领先带头作用。
  目前,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已成为集美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去年集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占纯收入的54.5%、19.7%,同比增长10.3%、15.7%。随着集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征地拆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仅去年全区的征地、拆迁面积就分别达到2.36万亩和79.56万平方米,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出路问题。为了帮助失地农民获得稳定、永续的收入来源,集美区在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周边建设以通用厂房、外口公寓、农贸市场等为主的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安排专项扶持经费,大力引导失地农民将征地补偿款入股集体项目,至2010年底,全区共实施村集体项目32个,总投资10.13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为集资入股村居民带来年收益1.09亿元,入股村民每人每年可获红利1500-2000元,目前已有26个项目建成,年收益达5069万元。今年,集美区在继续扶持壮大这26个项目的同时,计划再建16个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26.9亿元,而且在模式上有所创新。项目筛选上以为工业区、新城区、文教区配套服务的,营运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综合市场等低风险、收益稳定的项目为主;在项目用地的选择方面,既坚持以项目定用地、挖掘利用闲置地块的做法,又不局限于人均15平方米的规模确定单个项目用地,从而限制了项目的选择,而是将人均15平方米规模要求的纳入到更大、更好的项目中去,以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在建设方式和主体方面,为了保障质量、档次,将采取由区国投公司实施代建,建成后由村、社区适时回购,财政给予一定无偿启动资金和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扶持。每个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补助或扶持方式。
  对此,詹沧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集美的城市化进程能够顺利推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集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这几年,集美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出了“绿洲计划”,率先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贷款参保,在侨英街道叶厝社区开展集体资产改制试点,在灌口镇黄庄社区开展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在后溪厦门琴鹭鲜花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典型试点等等,探索出了具有集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许多好的经验做法都值得好好总结、学习、借鉴、推广。
  詹沧洲认为,今年是集美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关键一年,集美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也为创新三农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他希望集美区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中,要更加关注农村更加关注民生,妥善解决新城建设中的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詹沧洲强调,就业是根本,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多招收本地员工,一方面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学得一技之长,进厂务工。既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又能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还能通过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移,促进他们更快地融入城市化,从农民变成市民。同时,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三农”项目建设。凡是土地已经被全部征用的村居一定要完成集体资产改制,股份量化到人,让失地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要抓住集美城市化的机遇,在发展农村社区集体发展项目方面再实施一批物业收入项目,力争村村都有物业项目,户户都有股份化收入,为全市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新模式提供经验。
  区领导倪超、范启德参加了调研座谈会。(陈季玉)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