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集美街道公共停车场及交通组织、交通诱导规划》出台

时间:2011-03-07 17:34 阅读人数:

  “先天不足”引发交通拥堵乱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而生活在集美街道内的百姓,也越来越感受到拥堵和停车难。
  日前,《集美街道公共停车场及交通组织、交通诱导规划》正式出台。据不完全统计,至去年底集美区汽车保有量达2.4万量,摩托车保有量为8万余部,驾驶人员约2万人。集美交警中队长黄海勇告诉记者,集美街道交通特别是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引发的停车难和道路狭窄导致的拥堵不畅,究其原因是由于集美街道道路规划和建设“先天不足”造成的,停车场方面老城区没有相应配套,新城区配套不足;道路方面过于狭窄且没有预留公交车道和场站等。据了解,集美街道内石鼓路、集源路、塘埔路、印斗路、盛光路等主干道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当时百姓生活水平所限和对经济发展速度预测不足,这些路现在都窄了。
  在商业街,作为城区主干道的石鼓路路面宽仅9米,周边连施划停车位的场地都没有;集源路路外停车位是占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施划的,车位也仅126个。在旅游景区,南堤公园的停车位仅30个。调查显示,来集游客以大批团队进出为主,占六成以上,大型旅游车辆的停靠成了最大难题。今年春节长假期间,集美旅游沿线的游客人数比增16%,其中有六成是自驾者。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使停车矛盾更为突出。在校园周边特别是中小学周边,学生接送也成难题。比如集美小学周边,有中学、大学、幼儿园又地处旅游沿线,车辆往来密集,但找不到任何适宜地点设置港湾式接送点,学生上下课期间,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小汽车等车子挤成一团。
  在公交通行和场站建设方面,由于集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没有提前规划、预留,待居住小区、商业区等建成时却发现无地可用,无处可建,公交设施场站严重缺乏保障,公交专用停车场、公交首末站房、保养场用地均属于临时用地或占道停放,有不少公交车辆只得夜宿街头。由于道路狭窄公交线路上没有地方设置港湾式停靠站,车辆停靠只得占用车道,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据测算,在石鼓路1.88公里的路面上,共有7对公交候车站点,17条公交线路运行于此,每小时的车流量达到1000架次。其中,三分之一为公交车,三分之一为摩托车和自行车,三分之一为小汽车。
  先行先试构筑新型交通格局
  集美交警大队集美中队队长黄海勇告诉记者,此次限行和单侧停车是集美街道实施交通组织、交通诱导的一部分。去年,为解决道路拥堵、有效缓解停车难,集美区指定城管牵头协调并开展工作。在城乡建设一体化过程中,集美街道被确定为全市解决停车难、开展停车综合先行试点街道,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充分借鉴岛内经验,为集美街道量身打造《集美街道公共停车场及交通组织、交通诱导规划》,这一项目也被列为厦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黄海勇认为,老城区没有配套,新社区配套不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日益高涨的机动车量。停车泊位供需严重失衡。为有效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规划》分近期和远期为集美街道开综治处方。一方面实行交通诱导,在老城区即集源路以南部分的次干道实行单向交通和单侧停车,即日前正在推行的四条线路中围合核心区域内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诱导。二是尽可能地增设各类公共停车场。规划在卫生监督所、集大轮机学院操场、敬贤公园、长途汽车站、集美中学公寓旁、集大财经学操场等地设置地下停车场等。目前已在成熟小区周边如印斗路、浔江路、集源路等适宜地段施划停车位。黄海勇认为增设地下停车场因存在地块归属、规划安排等原因在目前尚难成形。根据《规划》,目标是力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城区停车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侧停车为必要补充、与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供需和谐的静态交通格局。
  除了目前的新规,集美街道今年还将有计划分步出台、实施新的缓解措施。黄海勇透露,今年将在龙舟池兴建公共停车场,该停车场位于龙舟池南岸东侧,占地面积约5300平米,地面面积约5000平米,总投资近百万元,共建设地面公交停车场以及立体停车楼225个停泊位。这一停车场将作为公交首末站,解决公交占用机动车道的问题,目前这一项目已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将于3月中旬进入招投标流程。同时,为有效疏导石鼓路上的交通乱象,拟结合路网改造,在该路段设置几处港湾式公交停车站点,目前该方案正在规划设计中,比如在光合作用前设置港湾式停靠点,压缩农贸市场平台建设港湾式停靠点,将集大机械学院站站点前移等。
  相关部门呼吁,交通畅行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如对集美街道辖内的交通组织有任何建议或不明的,可致电集美交警中队。联系电话:6061264邮箱:jmjjzd@163.com。(刘德英)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