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一位老地下工作者的新回忆

时间:2011-01-17 11:08 阅读人数:

        ——后溪镇离休干部杨志宏谈当年地下活动

  年前,记者随着集美革命遗址普查队走进后溪镇后溪村街路社一栋五层小楼,一位年近90岁却精神矍铄的老人闲适地坐于屋中,品着茗,看着院中的花草,淡然祥和。他就是离休干部、老地下工作者杨志宏,讲起年轻时的地下革命工作,他神采飞扬。
  恒春油坊,原来是灌口总支的活动据点
  这栋小楼在翻建之前,叫“恒春油坊”。解放前,是中共闽西南同安县工委地下团组织灌口总支的活动据点。灌口总支下辖三个支部:潘涂支部、后溪支部、灌口支部。它的活动范围包括:集美、后溪、灌口、东孚、海沧、杏林以及同安区的西柯镇、龙海的角美。到同安解放时,共有团员140多人。这些团员大部分是学生、小学教师和农村青年。1949年初,孙生最、黄启文来后溪,协助后溪地下党组织筹备建团工作,成立后溪团支部,由杨永全同志任支部书记,杨志宏担任组织委员。(杨志宏和杨永全于1948年底已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当时灌口总支负责人认为,恒春油坊门市部来往经商人员频繁,利用正常的生意为掩护接待前来联络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于是“恒春油坊”从那时起就成了灌口总支的活动据点。恒春油坊和埕面积近600多平方米,周围是一排红砖砌成的小平房,地处隐蔽,四周用围墙高高筑起,埕边还有棵大榕树,是地下同志联络的醒目标志。杨志宏便是这座油坊的主人,当时也是后溪碧溪小学校长。白天,他教书兼做着油坊生意,夜里,地下党员常常翻墙进入油坊,布置任务,汇报情况,组织工作。
  杨志宏和其他地下党员的任务就是联系和团结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分化瓦解敌人,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地下同志提供衣食住行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活动据点的安全保卫工作等。他们筹集粮草,为解放军攻打集美、厦门带路、组织抢修公路,组织群众制作胜利包,成立腰鼓队慰问解放军,配合围剿敌军斗争等,为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集美、厦门做出了重要贡献。
  印发传单,冒险巧运油印机和弹药
  1949年6月,解放军百万雄狮横渡长江的喜讯传来,极大地鼓舞了地下党团员的斗志,上级党委指示,必须加紧翻印宣传文件,加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杨志宏他们雷厉风行,建立联络站,加强上下联系。宣传资料内容大多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土地法大纲》等等,其中还含有上级指示通知、标语口号等数十份,印发达6000多张。杨志宏等同志经常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从新圩前山铺仔顶跋山涉水到后溪,又从后溪步行分发给各小组。由于油印工具简陋,经常要忙到通宵达旦。为了提高油印效果,杨志宏拿出油坊的营业收入会同孙生最捐献的360元港币,和另一同志杨永全去厦门购买油印机和一批弹药。当时油印机和枪弹被列为违禁品,他们从碧溪小学开出一张证明,冒着风险前往厦门,把购买到的油印机和1000多发子弹,精细包装,秘密藏入帆船舱底。船从厦门第五码头起航,途经集美海面时,被驻扎在集美码头的敌军发现,出动集美电船公司6号快舰围阻,三八式步枪打落帆船桅绳,快舰将帆船拖至岸边检查。同船的后溪教堂虔诚基督教徒吓得面如土色,赶忙双手合拢不停地祈祷“上帝”庇佑。杨志宏和杨永全临危沉着,镇定不乱,靠岸时,杨志宏看到在码头工作的我党闽中地下组织一名革命基础群众陈大珠,便向他示意求助。陈大珠向敌军说明这是后溪渡口的商船,杨志宏也连忙掏出几块大洋直接塞入敌军头目衣袋内,收到好处后,又见有人说情,敌军头目就挥了挥手同意不必检查给予放行,杨志宏他们通过机警处置,化危为安,从而逃过一劫,将油印机和弹药成功运到后溪,从而加快了印刷速度,为做好武装斗争,提供了物资保证。
  临危不惧,誓死掩护战友撤离
  最让杨志宏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生死存亡的经历。一天,一大群的国民党军突然窜到后溪街路挨家挨户搜捕。当时,油坊内,地下党员正在开着秘密会议。听到消息后,孙生最就下令各位同志分散撤离。杨志宏为了掩护战友先行撤离,他一直拿着枪在门后守着,以防敌军窜入。随着国民党兵的脚步声越来越靠近,杨志宏心里很是紧张,担心据点被发现,同志们生命会有危险。但他还是镇定下来,情况危急,他思索着各种应对措施,做着与敌军拼命牺牲的准备,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拖住敌人让同志们有时间撤退。所幸,地下党员们都顺利地从后门翻墙撤离,国民党军也没搜到什么,突然掉头跑掉。事后,才得知国民党军这次突然的搜捕行动主要是为了追捕土匪的,地下联络据点并没有暴露出去,杨志宏一颗悬挂的心才放下,那是他距离牺牲最近的时刻。
  作为革命据点的恒春油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集美、厦门岛及开展地下斗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它所在的后溪街路社因此被确认为“革命老区基点村”,这段革命斗争史也被载入《同安老区史略》。恒春油坊及附属物埕是一个开展革命历史教育的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春油坊及埕破旧不堪,2003年,杨志宏对这革命遗址经履行报批程序后进行翻建,希望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弘扬革命传统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林小芬)
  ▲ 今年90高龄的老地下党员杨志宏,回忆起当年地下斗争思维仍十分敏捷。(王文津/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