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走进集美区档案馆

时间:2009-12-13 10:29 阅读人数:

  前不久的一天,一位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进集美区档案馆,奉着档案的双手不停地颤抖着,满是皱纹的脸因激动而微微抽搐着,久久不能平静。她姓王,原是杏滨街道的一位村民,50年代,与丈夫结婚后就一起移居马来西亚。一年前,他丈夫因车祸过世,面临着一笔巨大遗产,王女士却无法得到分毫,因为他们的结婚证不知何时遗失了。王女士不停搜索,几番辗转,最终回到故乡。当时登记的公社已经不存在,到民政局也找不到登记档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来到了集美区档案局,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竟意外地找到了那份半个世纪前的结婚登记。王女士激动地流下了眼沮,再三感谢集美区档案馆。
  集美区档案馆现位于区委大院,1983年集美区档案科成立,后更名为档案馆,1997年集美区档案局成立,实行局馆合一。2002年12月,新馆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24m2,现有库房使用面积182.7m2。库房设计可容纳档案18万卷,已库存档案1.17万卷,计28个立档单位档案入库。设有办公、档案整理、过渡消毒、文印及阅档等功能室。库房配备了现代化的档案密集架和齐全的防火、防盗等“八八防”设施,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2008年,区档案馆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档案馆”的评定。
  对于百姓来说,似乎档案馆总与“机密”、“重要”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档案馆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如何使档案工作减少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神秘色彩,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集美区档案局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工作进入数字阶段。如何利用网络方便群众查询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2007年,集区档案局参加全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针对近年来区馆档案利用情况,优先安排每年利用率占70-80%的婚姻、土地延包档案,进行主要内容数据化,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目前,该馆馆藏婚姻、土地延包档案主要内容全部数据化,共2585卷69186条。同时,档案馆尝试馆藏民生档案数据共享,将婚姻档案数据正式移交区婚姻登记机关,由区馆和该机关共同利用。此外,为丰富馆藏、解决婚姻登记机关库房不足和安全保管问题,集美区档案馆每年接收上年度婚姻档案实体及数据进馆。这样,既减少区馆直接查档量,又方便群众,节省了查档利用的社会成本。据统计,区馆查档利用数从2007年459人次2595卷,到2008年281人次1728卷,查挡人次下降38.8%,效果明显,群众便利。
  今年6月,集美区档案馆开始征集并集中统一保管全区范围获厦门市级以上的荣誉牌匾、奖杯、证书等实物档案。凡获得上述荣誉称号的,自领取牌匾、奖杯、证书和实物之日起一个月内,将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的牌匾、奖杯、证书和实物及获得荣誉称号的背景与简介资料,移交集美区档案馆。据档案馆负责人介绍,荣誉称号以牌匾、奖杯、证书和实物等形式体现,是重要而珍贵的实物档案。目前,这些牌匾、奖杯、证书和实物档案除一定数量由集美区档案馆收集保管外,其余散存于各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手中。由于办公地址迁移或保管人员的调整变更等,客观上导致这些荣誉载体的不断流失。为永久、安全保管和便于社会利用这些荣誉牌匾、奖杯、证书和实物档案,集美区档案馆征集并集中统一收藏保管。移交过程中,区档案馆将做好荣誉称号牌匾、奖杯、证书和实物档案的接收手续、登记造册和保管工作。(集美报 林小芬)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