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感受高集海堤

时间:2009-12-12 16:39 阅读人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参军分配到厦门,走到集美海边,遥望厦门岛被波涛汹涌的大海隔开,对面最远的高崎要用木船划行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真想要是能建个大桥或长堤该多好啊!但按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根本是不可能,最先进的是坐小汽船到厦门第一码头上岸就算很幸运了。
  据说,像我这样妄想跨海建桥或长堤的意愿古代就有此设想了,传说炎帝女儿在东海戏水不慎被淹死,其灵魂变成精卫小鸟,想把东海填起来以免再淹死人,于是经常衔西山的木头、石头去填东海,但她孤军作战力量有限,理想无法实现,最终累死在大海里。但此事仍被后人传颂并形成“精卫填海”的成语,比喻顽强不屈、契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但是,古代人做不到的,现代人却能做到,前面讲到的高崎到集美的海域间建桥或长堤的愿望在解放后的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了,例如高集海堤就是厦门人民树雄心立壮志、移山填海在五十年代期间用三年时间就建成宽十九米长二千多米的石头长堤,这是厦门创造的人间奇迹。从那时候起,厦门岛就变成半岛了,和大陆紧紧走在一起,鹰厦铁路从长堤上通过,为厦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高集海堤确实十分宏伟浩大,它全是用花岗岩石头建成的,所用的石头都是从厦门地区和龙海县有花岗岩石头的山上开采用船运到高集海峡进行填海筑堤的,据统计所用的石头达70万立方米,如果按一块块摆列起来,据说可从厦门摆到北京,可见其工程是多么宏伟浩大啊。所以,厦门人民弘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把高集海堤建成,体现“人心齐泰山移”使移山填海变成现实。
  高集海堤的建成受到全国人民高度热烈的赞扬和称颂,例如我国大文学家、诗人郭沫若于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参观游览了高集海堤后,有感而发地写了一首赞美的短诗,摘抄如下:“控海鼓东风,长堤御铁龙。金门晴霭外,黉舍碧波中。劲足重洋小,心雄万厄空。岛今成半岛,宏伟见人工。”
  郭沫若短短八句的诗句,概括了高集海堤的宏伟,建设者的雄心壮志、呕歌厦门人民“高山断大海,集石串长堤”的英雄气概。因此,能做到“劲足重洋小,心雄万厄空”。厦门人民建设高集海堤的美名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李文钦)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