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集美报新闻

文字: | |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时间:2010-05-04 17:20 阅读人数:

  集美区退养生猪推进城市化引起福建日报关注,记者组进村入户采写视点报道

  本报讯  4月30日,福建日报派出记者组在集美区新闻报道组大力配合下,追踪集美区生猪退养推进城市化的工作,并拟在该报《视点》栏目载文,向全省推介侨乡集美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阵痛”与环境民生两大问题的成功经验。
  一个郊区农村在向一个城市化转型的时候,都不可避免要出现许多难题,比如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如果一个城市一边建设,一边大养其猪,不但污染环境,还会形成许多“城中村”,因此,在解决生猪退养、水产退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学专家称之为“阵痛”。面对“阵痛”,集美区委区政府痛下决心,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划定200平方公里的禁养区,同时拿出2亿元资金补助和奖励养殖户,推进退养工作。在灌口东辉村,福建日报记者们深入养殖大户陈建林、陈清宁两大养殖场,与养殖户交谈。陈建林告诉福建日报记者,政府搞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他们养殖户都赞成和支持,因为城市化,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这是件天大的好事,生猪退养,政府给补助,他们都很放心,相信政府说到做到。陈清宁也告诉记者,生猪养殖肯定污染环境,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但他们唯一担心的是退养后的生活出路,退养后做什么,这就是环境与民生的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多帮助他们解决民生问题,退养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在集美区生猪退养办,集美区农业局局长兼退养办主任李永联向福建日报记者介绍,随着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的推进,集美区已成为厦门市的新城区。但前几年岛内禁养生猪,许多养殖场却搬到岛外,造成集美区生猪养殖年存栏数猛增到35万头,高密度的养殖严重污染水源,污染河流,污染环境,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因此,许多群众 致信《集美报》社要求政府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集美区委区政府顺应民心,开展生猪退养工作。因为这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是个大局。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各街镇全面铺开。(本报记者 王文津)
  图为在一个大大的“拆”字墙边,灌口镇东辉村养殖大户陈建林要求记者向政府反映退养后的生活出路问题。(王文津/摄)

分享到: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